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

ID:31138860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_第1页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_第2页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_第3页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_第4页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_第5页
资源描述:

《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架起生命对话的桥梁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搭建起与作者生命对话、情感融合的桥梁。  1.体会文本生命流淌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小作者在表达了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后,深情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文章饱含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  2.找准实现生命对话

2、的靶子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年段目标,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建立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树立维和观念作为本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3.确定促进生命融合的利器  通过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事实资料,以指导感情朗读为重点,扣读导悟。  4.搭建生命对话的桥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5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生词。  2.帮助学生理解书信内容,体会小作者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叩

3、开生命对话之门。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主释疑,携起文本生命之手。  1.带着你们的疑问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解决疑问。  2.检测字词,理解“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等词语。  字词是朗读和理解的基础。在交流和精读之前,对全文的生词进行检测,一方面是要发现学生的易错字和词,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了解父亲的身份。  3.初步交流解疑。  通过自读交流解疑,对全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进行整体感知和梳理,同时有助于了解学情。  (三)指导精读,体会失父之痛,架起生命

4、融合之桥。  1.浏览课文,认识文中的父亲。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在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中对父亲的形象作一了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小作者痛失父亲的内心活动作情感铺垫。  2.指导精读,体会小作者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5  (1)跟随作者的回忆,走进爸爸临行前的场面,学习重点段落。  扣住“深情”一次,采用齐读、引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形式,品味语言。  (2)指导品读父亲遗体归国的段落,走进作者内心,体会悲痛心

5、情。  ①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想爸爸、盼爸爸,接回的却是爸爸的遗体,这对作者和他的家人来讲,该是多么悲痛啊!请你用心朗读这一段,一定会有句子让你感动。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空间,让学生在对字词句的独特感悟中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建立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②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动情叙述,引导学生想象父子间曾经温馨而快乐的画面,并相机引导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充分自读和交流畅谈中,学生被感动了,但此处的感动仅仅是停留在对别人失去父亲的同情层面上。那种

6、刻骨铭心的丧父之痛如何才能从小作者的内心流淌到学生的内心,达到情感的融合呢?唯有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真正掀起内心感情的澎湃波澜。  ③引导表达,走进内心  往事一幕幕再现,然而这一切都再也无法实现了,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情动而辞发,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感动之情,还有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顺势引导表达,让学生翻滚的情感浪潮得以宣泄。  3.引导思考,倾听“和平”的呐喊。5  (1)爸爸并不能说话,为什么大家却听到了“和平”的声音?  (2)指导朗读。  句子中三个“和平!”的呼唤,

7、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通过引导思考、交流,帮助学生明白这声音也是在场所有人发自内心的呐喊!  (四)联系实际,了解战争的罪恶,燃起生命共鸣之火。  引导思考:是什么让一对父子永远诀别,让一个幸福的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是什么迫使人们从内心呼唤“和平”?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围绕“不少地区”“罪恶”引导畅谈、思考,明白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带给人们的无尽痛苦。  播放画面,加深学生对战争的憎恶和痛恨,内化感悟。  (五)回归“呼声”,升华情感,放飞生命的美好希冀。  1.同学们

8、,当罪恶的战争造成的一幕幕事实展现于我们眼前时,你有何感想?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当战争的罪恶冲击学生内心的时候,是他们最想表达的时候,也是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的时候,采用“对……说……”引导学生表达,激活学生思维,并突出表达的主题。  2.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3.诗歌结课  我们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  不要无家可归!5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所有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