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

ID:31148583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6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_第1页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_第2页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_第3页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_第4页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原因探析  摘要:道德失范是当代中国社会不争的事实,其原因纷繁复杂,但我们仍能发现两大主要原因,即文化供给不足和制度公正缺失。文化供给的重要作用在于为伦理道德体系提供道德形而上学,而制度建设的目的则在于为公众良好德性的培育以及对伦理道德规范的持守提供保障,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才有助于发挥道德规范的社会调节作用。因此,中国当前的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道德失范;文化供给;制度公正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071-03  在当前

2、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道德失范是不争的事实,它表现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官德和社会公德等诸方面的陷溺与危机。不过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归罪于社会转型所遭遇的通则,因为自近代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就不再是原系统内的自演变,而是“古”、“今”、“中”、“外”8的整合运作,从而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期性,这无疑是对我们主观能动性的极大考验。而当代中国诸多道德问题的出现、凸显,正是衍生自这种复杂的社会转型因素。回顾以往,学界对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研究一度局限在伦理道德系统内部,过多强调对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制定。然而

3、道德绝不是单纯的、孤立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整个社会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且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相联互动、彼此影响,因此,孤立的研究得不出真知,对解决问题亦是无济于事。只有将当代社会道德失范现象置于转型期间的社会生态中考察,才能找到造成道德失范的主因及其解决之道。可以断言,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供给不足和制度公正缺失是导致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失范的两大主因。  一、文化供给不足  目前有关道德失范的讨论多着眼在制度视域,而对伦理道德体系的文化供给(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建构)重视不够,这表现为制度公正理论、规范伦理学一度为伦理学界

4、所热捧。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文化供给主要构成伦理道德体系的道德形而上学部分,这属于伦理道德体系自身的问题。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一定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部分,为整个体系中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等提供价值源泉,或者说合理性依据。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如果一定社会出现普遍地道德失范,即道德不为人们所持守,从而失去其调节作用,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其道德形而上学出现问题,或者说其合理性依据面临危机。  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伦理道德同文化其他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从历史上看,哲学和宗教往

5、往为伦理道德提供道德形而上学,以资建构伦理体系,如儒家伦理就离不开“性”、“命”8之学,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伦理离不开基督教神学,尤其宗教,为伦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据统计,即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占全球总人口数的80%以上(无宗教信仰者主要在中国)。在西方社会,宗教伦理一直为维系社会稳定发挥重要的左右。即便在宗教处于弱势的中国传统社会,佛、道两教也为辅助伦理教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仍未完成,难以为当代伦理道德系统提供强力的道德形上学支撑。近代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界的主流趋势是坚决与

6、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决裂,走上了向“西”学的不归路。然而对一定国家和社会而言,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一种相联互动的生态体系,三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供给。对异质文化的引进和学习绝非易事,首先有个文化理解问题,即须要从所引进和学习的文化的民族社会生态中来理解文化,洞悉其与所在民族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其次是本土化问题,即以本民族文化来转化、吸收异质文化。毋庸置疑,异质文化的理解和本土化是个艰巨的工程,而结果也往往使引进的外来文化改变了其原有的精神。而中国的状况是,一方面,传统文化遭到解构,并且这种解构未能得到现代诠释

7、,虽然传统文化影响还在;另一方面,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引进也存在问题,从以往来看,多取实用主义态度,或是没有真正地进行文化理解而生搬硬套,或是利益集团根据自己需要来进行文化阐释,致使其精髓得不到彰显。以上种种说明,仍处在转型之中的中国文化难以为社会伦理道德提供道德形而上学的支撑,传统文化不能、西方文化亦不能,宗教更不可能。因此,文化的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困境的原因之一。  二、制度公正缺失  个体善和社会善是伦理学所探讨的重要课题,它所关注的不仅是个人的德性修养如何,以及社会制度的公正与否,更着眼于两者

8、之间关系的探讨。社会善和个体善通俗言之,即世道人心问题,“世道”8主要指社会运作体系,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人心主要是指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等诸方面,世道与人心这两者均可以善恶来评判。  社会善与个体善的统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互动。但在其现实重要性上,社会善应优先于个体善,在此基础上的二者统一是实现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