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

ID:31148829

大小:11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_第1页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_第2页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_第3页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_第4页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回鹘文献的注释  摘要:注释是阐释文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研究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文献阅读、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基础工作。回鹘文献的注释是突厥语族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鹘文献研究刊布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回鹘文献的一些特点,主要从注释的定义、注释与解释、注释的内容、注释的程序以及注释的原则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回鹘文献的注释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注释在回鹘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回鹘文;文献;注释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74-03  回鹘文作为古代

2、新疆和中亚地区广泛通行的文字之一,在其主要流行的9~15世纪之间不仅对回鹘人而且也对其周边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存留的用回鹘文书写的回鹘文献的数量可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了对政治历史、宗教经典、文学、社会文书、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记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批回鹘文献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先后已有包括我国学者在内的世界多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这些珍贵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随着研究和考古发掘工作的继续进行,有更多的学者不断地加入到整理研究回鹘文献的队伍中来。10  随着多年整理研究工作的进行,国内

3、和国外学者对回鹘文献的整理研究都已形成了各自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拟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回鹘文献的一些特点,讨论一下回鹘文献的注释。  一、注释的定义  注释是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环节。“注”字本义为灌注,后引申为疏通;“释”字本义为解,后引申为解释分析。“注释”二字合在一起,既指疏通、解释古籍文献的活动,也指疏通、解释古籍文献的文字。一般来讲,注释就是用文字对字句进行解释。注释在我国文献整理研究中有悠久的历史,因为自从文字创制以来,语言中就存在着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此外,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由古代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今天与

4、之迥然不同的状态。这样,人们在阅读古籍文献时,就需要通过注释来加以沟通。而注释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沟通古今。在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过程中,不论是汉文文献,还是民族文字文献,都离不开注释这项基础工作。  二、注释与解释  在讨论注释时,要注意“注释”与“解释”的区别。首先,从名称上来看,国外学者将“注释”称为ExplanationCommentary(解释性的评注),“解释”则称为IntroductoryExplanation(介绍性的说明),可见其对二者的理解和定义有所不同。其次,从特点上来看,“注释”具有局部性、选择性、简洁性的特点,而“解释”则具有全面性、随意性、系统

5、性的特点。“注释”通常是极为严谨的,不能跳过某些方面来注释,也不可随意注释;“解释”10则可以避开一些问题不谈,而且可以有侧重点,能就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等某一方面来谈。  三、注释的内容  (一)文字和书写特点的注释  回鹘文献的文字和书写上的一些特点是需要注释的,比如某一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digü  (2)s??mrip  (3)z??l  (词前数字表示原文行数)  第(1)行中的??digü就需加注说明:一般情况下该词都写为??dgü,此处在d后增写了元音i。  注释文字和书写特点时,注释者要对整个一类文献的文字特点和文字情况十分了

6、解,明白什么该注,什么不该注。又如上例中的z??l一词,在原文中可能写为,因q字母前(即左边)只有一点的写法很少见,因此有必要注释出来,但如果是q前(即左边)写有两点或没有点,就没有必要注释出来,因为这是常见的写法。  (二)不明词语的注释  文献中有些出处不明、意义不明的词语需要注释出来。内容包括前人对该词的考证(如之前作过考证),存疑,也可补充注者自己对该词的考证。关于不明词语的注释,可通过以下一些例子来说明:  如著名突厥学家TalatTekin在对某一古代突厥文献中出现的词“y(a)l(??)g”进行了这样的注释:“y(a)l(??)g‘cheerful,1

7、0jolly’。此词Thomsen解读为(a)yl(??)g,短语(e)ki(a)yl(??)gki??iogl??n则译为‘atwomontholdchildofman’(1912:196)。Orkun(ETYII:73)和Clauson(ED:272)接受了这一读法和译法。Erdal(1977:89)则很肯定地反对这种读法并建议读为y(??)l(??)g,该词引自TTI:14中的如下一段话:tütü??k??ri??kodg??l,y??l??gyum??akbolg??l‘Kavgayla??at????may??b??rak,??l??kveyum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