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等级之“深刻”

发展等级之“深刻”

ID:31149093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6

发展等级之“深刻”_第1页
发展等级之“深刻”_第2页
发展等级之“深刻”_第3页
发展等级之“深刻”_第4页
发展等级之“深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等级之“深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展等级之“深刻”  【考点揭密】  关于“深刻”,《考试说明》有三点具体要求:(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以河水作比喻,现象如同浮在面上的泡沫,本质则像底层的深流。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现象人手,如果我们能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入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就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写记叙文,要能从具体的事件、场景、环境中发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写议论文,要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

2、地确立自己的观点。(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后果就必然有前因,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陈旧的、大众化的观点,不能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所持观点应该具有时代感、前瞻性、震撼力,能够启人心智。  【秘笈速览】  以上三点要求,在不同的文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对于记叙文来说,“观点具有启发性”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深刻”7。主题深刻,既需要在记叙和描写中体现,也有必要运用适度的议论和抒情把深刻的道理点出来,

3、即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夹叙夹议,以议带叙,以叙证议。如果选用散文写法,在结构形式上,可采用断想式,把完整的材料、事件切分为若干碎片,并由议论性的句子串起来。这种散文的典范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帕斯卡尔的《会思想的苇草》。  对于议论文来说,“考点揭密”中的三点要求往往体现得比较全面、直接。下面专门谈谈议论文如何做到“深刻”。  1.针对:要具体明确  命题人为我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而越是表象的问题,越是显得空泛。如果不曾把“问题表象”进行具体化、明确化,就轻易地套用万能的“辩证法则”,那么尽管说理辩证,却仍然是不能新人耳目的。这说明,辩证

4、未必就深刻。有不少考生思维不够深刻,就是因为不能把“问题表象”具体、明确到某一群人、某一类事物、某一个领域等等。只有针对性非常具体、明确,才能做到“化大为小”,拨云见日,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大”的问题表象,针对的对象、领域必然是“多”的,那么何种对象、领域更具有针对性呢?这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比较,然后找到最能引人瞩目的一个对象、领域。比如,“杀鸡吓猴”与“杀猴吓鸡”这一辩论,哪个更具现实的针对性?当然是后者,因为权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最容易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导致的腐败程度往往越高,所以惩治腐败要在高层中下大力气,这样“杀猴吓鸡”的说法就要比“杀鸡吓猴”来得深

5、刻。  2.分析:要细致入微  找到了“问题表象”7的针对性后,要学会把大道理切分成若干个小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表象”进行多面观、面面观: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正面、反面;历史、现实;远的、近的;事发前、事发后;中国、外国;情、理、法;显性、隐性;柔性、硬性……譬如有这样一则消息:6月2日,河南某中学对该校在前一天岗位考勤中因各种原因缺席或迟到的22位老师,作出了“罚款100元+张榜公布+大会点名批评+请家长”的严厉处分。对此现象,有人从法、规、情、理等不同角度一一地进行周密的分析,指出校方的做法“不合法、不合规、不合情、不合理”,把道理讲得非常深刻。  3

6、.联系:要环环相扣  讲道理,尤其是讲深刻的道理,最忌讳孤立地看问题。一个“问题表象”,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其他“问题表象”一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这无数的联系中,我们要善于找到距离最近、关系最紧的“问题表象”,因为它们的发生、发展最合乎内在的逻辑。譬如鲁迅先生谈“拿来主义”,巧妙地找得了相邻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对方的“送来”等,并一一理清其区别和联系。又如,有人谈补课现象时,由“高三补课”联系到高一、高二的补课,从而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一学期太久,“只争朝夕”,一个个教师都被要求争时间、赶进度,尽量压缩“本分”内容的教学时间,

7、然后不得不接受高年级“压倒性的任务”。也就是说,高一或初一的教师要提前教授高二或初二的章节,高二或初二的教师要提前教授高三或初三的单元。打个比方,高三、初三的一块砖压过来,基础年级的砖不得不跟着倒下。我称之为补课中的“多米诺效应”。7  【满分再现】  蓦然回首,莫要放手  上海一考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治学的最高境界比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因斯坦也说过:“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东西方学者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一闪而过的微光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尤其是对所谓“搞文

8、艺”的,认为他们精品着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