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ID:3115280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创新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其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塑造的关键是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结合自己近十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做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发散和集中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锻造学生的直觉和跳跃思维能力。  关键词:发散和集中想象和联想直觉和跳跃  一、打破常规,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和集中点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

2、同的方向、途径,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分析,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模式。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锦上添花法  依据课文故事结尾的发展情况,推测、想象故事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的趋势,进行续写。如《屈原列传》,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如果屈原跳江自杀被人救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2.百花齐放法4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写《霸王别姬》的读后感,有学生从项羽出发写为人应对天下负责任;有学生从虞姬出发写相夫要心怀天下;有学生从国家的形势出发阐述了生活

3、在集体中应顾全大局等。  3.偷梁换柱法  偷梁换柱法是指依据课文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处境,情感,然后逆向思维,转换主要角色进行写作。我教学《致橡树》设置了如下写作训练:参照《致橡树》原文,结合你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请仿写一篇《致木棉》。  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模式。在进行这种思维时,思考中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如何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呢?实践证明,集中思维往往是在发散思维产生效果的基础上。具体来说,主要方法如下

4、:  1.发散――集中式思维模式  老师让学生力求从问题的不同思考点出发,任意选取一点,抒发感慨,然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观点,要求学生从中找到最佳的几种观点,这就把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了。就这样,我们通过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教学步骤,开启了学生集中思维能力的大门。  2.修饰语+关键词式思维模式  实践证明,通过给表达关键概念的词语加修饰语的方式可以不断拓宽某一概念的外延,同时也可以逐步加深人们对某一概念的认识,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不拘一格4

5、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因此,写作教学中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联想的效果往往和想象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如何更好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思维能力呢?具体来说,主要方法如下:  1.立足文本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让学生练习改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学习《长亭送别》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改写或扩写成一篇小说或一部短剧。  2.自由驰骋  我们不妨多

6、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有一个梦想》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新。  3.回归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大学。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深入学习,审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交流,我们就会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能力更加突出。  总之,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三、让直觉思维和跳跃思维共舞,源头活水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

7、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4等,都是直觉思维。  灵感要靠积极培养。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积累什么呢?我想主要是积累以下两方面。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广泛积累素材,深入体验生活。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善总结。  跳跃思维是指一种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推而广之到其他相关的可能的一种思维模

8、式。跳跃思维跨越比较大,但较好理解和运作,因此在这里我不再多言。  古人云:变则通,通则久!拙作言浅,但求抛砖引玉吧!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