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

ID:31157015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_第1页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_第2页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_第3页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_第4页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汉字教学魂兮归来  又到古诗文默写检测时间了,同组老师不时报怨:“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很多字再三强调,还是照错不误!有些字越强调,反而越容易出错!”说句心里话,在教学中笔者也有同感,训斥、罚抄的方法也曾用过,但总是收效甚微。  急归急,作为老师,不能总是被学生的错误牵着走,更不能以学生的错误作为惩罚学生的借口。冷静之余,想起国外有个比喻,是形容语言学习过程的:“语言就像威士忌,它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这句话中有两个需注意的概念,一是“酿成”,这是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是内化;二是“慢慢”,语言学习急不得,就像鸡汤,是慢火炖出来的。细细想来,老师在要求学

2、生默写古诗文时,是不是有急功近利、缺乏“慢慢来”的耐心呢?是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背默呢?是不是忽略了字词在诗文中的具体语境呢?  教学的实践启示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别字这一资源中,发现汉字的独特魅力。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学生默写“八百里分麾下炙”,常常把“炙”误写成“针灸”的“灸”。光靠罚抄几遍,甚至几十遍,估计也无济于事,怎样引导学生区别才是关键。试着给学生讲讲汉字的造字法(以前的教材有这方面知识,可惜现在已被开除出教材了),效果很不错。“炙”6是会意字,从肉从火。本义指肉在火上烤,有烧烤之意。它的上面部首是一个变形的“月”字。“月”

3、在古汉语中本意是“肉”,人体上的很多部位都带“月”字,如“脸”“脖”“肚”“脏”等。“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分给部下烤熟的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由此引导学生积累“脍炙人口”、“炙手可热”等成语,增强对“炙”含义的理解。而“灸”是形声字,从火从久。“久”是声旁,意为“长时间”。“久”与“火”联合起来表示“长时间用火烧灼”。如针灸等。由“炙”和“灸”的区别,老师再启发学生,形近字的主要区别在偏旁部首,部首不同,意义大相径庭。引导学生积累常见易错的形近字,如拙、绌、咄、茁;揣、湍、喘、踹;锭、绽、淀、碇……  曾读过《细说民国大文人》一书,其间记录了大学者钱穆的一个小故事。

4、有一天钱穆睡觉时手臂撞到了墙壁,突然悟到带“辟”的字都与“旁边”有关。例如:“壁”在房屋旁,“臂”在身体两旁,“劈”使物体分两旁,“璧”挂身体一旁,等等。足以证明钱氏对形声字研究已臻化境,他的联想挖掘出了汉语言文字的精妙。听了这个故事,聪明的学生竟然想到,照钱氏理论,“譬”就是说话借旁物明义,由此师生顿觉汉字之精妙。实践证明,学生对形近字辨识感兴趣了,意识增强了,自然会体悟到汉字的精妙。  除了形近字易错之外,学生对同音字也会经常写错,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如带有“燕”和“雁”的诗句,学生在默写时经常出现同音错写。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我们不妨把初中古诗文名句中,涉及“

5、燕”和“雁”的常见名句梳理出来,看看能否发现一些规律。6  带“燕”的诗句主要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带“雁”的诗句主要有: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出

6、塞》)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李商隐《商山早行》)  句子找出来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区别?老师可以从“燕”“雁”在诗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入手进行辨析,效果显著。一般来说,以“燕”入诗,有的表现春光的美好。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诗人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的表现爱情的美好。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成语中还有“新婚燕尔”之说。有的表达昔盛今衰、人事代谢的感慨。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因此诗人据此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物是人非的苦难,6表现了诗人的感慨。  古诗中以“雁”为意象,表达的则是另一番情味。有的以雁写乡思。大雁定期南飞北返,很容易引发归期未定的游子征人抒发无尽的乡思。如“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有的以雁写羁旅遭谪之苦。雁群长途远征,极具耐力,然而路途再远,到底有个尽头。“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得归来?”诗人宋之问在被贬流放途中,借物抒怀,将自己与大雁相比,将行程之远与遭谪之心一并道来,更比常人平添一份忧伤。有的以雁写飞鸿传书。古人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