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ID:31159593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第1页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第2页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第3页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第4页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摘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土地资源存在浪费、产业同构造成要素资源的浪费。因此皖江城市带有必要建设两型社会,而且建设两型社会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资源和美化环境。加大两型社会的宣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是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两型社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

2、596(2013)10-0059-03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的核心概念:一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二是环境友好,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共8座城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2010年1月12日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皖江城市带成立

3、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承担起了安徽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皖江城市带的GDP总量达到11396.7亿元,占全省的66.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8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占全省的70.4%。2012年以来,一批大项目先后落户皖江城市带,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202个,实际到位资金3535.8亿元,占全省的67%。  但是,皖江城市带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不能忽视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皖江城市带建设两型社会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皖江城市带建设两

4、型社会的必要性  (一)皖江城市带环境状态不容乐观  该区域2010年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76883.26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90978.54吨、工业废品排放量37757.91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4446.314吨,分别占全省排放、产生总量的55.4%、83.74%、53%和50%。这些主要污染指标均占据或者远远超过全省半数。①以下以合肥市的环境承载力现状图表1来说明:②  由图表可以看出,合肥市的地表水达标率不高,只有22%,说明大部分水已被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比较多;森林覆盖率不够高,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还有差距

5、;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还有待提高。  (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国际产业转移完成了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是20世纪50-60年代,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和联邦德国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成为主要转出国,而东亚“四小龙”8是主要承接地。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自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产业转出地主要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美国,承接地主要是中国内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业转出地主要是中国沿海地区和部分发达国家,产业

6、承接地主要是中国中西部、东盟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综观世界这几次产业转移一个共性就是转移出来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其中不免“三高一低”产业,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这些产业促进了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承接地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侵害。  皖江城市带一些地区在承接东部转移来的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味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的问题,导致环境问题和影响人民健康的事件发生。2010年12月安庆怀宁高河镇新山社区200多名儿童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检查出血铅超标,后经国家环保部调查发现,此次儿童血铅超标的原

7、因是怀宁县工业园内的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排放大量含铅污染物。  (三)土地资源存在浪费现象8  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目标要求,皖江城市带开发区全面扩容,初步推算,到2015年园区面积需要增加100平方公里以上。近几年来,皖江城市带各市开发区的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安徽各类开发区建成区面积1258.72平方公里,略低于浙江省,是江苏省的1.24倍,中部省份湖南的2.01倍。开发区迅速扩张的背后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区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偏低,部分企业土地闲置明显,土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土地资源闲

8、置与浪费的情况较为严重。数据显示,2010年,安徽省开发园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经营收入9.6亿元,仅为江苏的26.6%和10.5%。③  (四)产业同构现象造成要素资源的浪费  皖江城市带区域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实现好的统筹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