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ID:3116144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_第1页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_第2页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_第3页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同步提高,教师要积极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模式,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精力,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发

2、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得美好的成功体验  数学教学是一个实施愉快教育的过程,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好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需求。要实现由问题到答案的转化,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而这正好可以带给学生愉悦的感觉,获得成功的美好体验。有了这些体验后,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不断取得新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为

3、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教学圆锥体知识时,我们可改变过去教师与学生“4一个演示一个看,一个推导一个听”的落后方法,为了调动学生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我们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大胆猜想  分别拿出一个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容器,问学生:圆锥和圆柱有着密切的联系,你们能猜想一下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几倍吗?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验证实验就必不可少。  2.动手操作  让学生对两个高和底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模型进行仔细观察,他们会发现: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这时提问学生:圆柱的体积一定是圆锥的三

4、倍吗?然后往两个高和底都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倒水,比较盛水量的多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柱体积不一定是圆锥体积的三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这一结论成立呢?围绕这一问题,安排学生重新观察刚开始观察的圆锥和圆柱,并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提出“圆柱体的体积是与它高和底相等的圆锥体的三倍”这一结论后,再次利用高和底相等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进行验证。这其中,学生会很高兴地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3.强化训练  安排学生以验证出的结论进行如下练习,并讲清思路。(1)如何算出一个与体积为6立方厘米的圆锥体的高和底相等的圆柱体的体积?(2)有

5、两个底面半径和高相等的圆锥和圆柱,其中圆柱的体积为9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多大?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更好地启迪学生推导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学生积极参与了猜想、操作、练习的整个实践过程,找到了规律,推导出了计算圆锥体体积的公式。4  二、合理运用现代技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学中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优势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动静结合、虚实转化、大小互换。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

6、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将复杂的变化过程显示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钟面,让学生根据钟面上指针的变化来正确认识时间。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长方体的平移和重叠,让学生直观认知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三、积极完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肯定,因此,我们要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开展鼓励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7、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情况纳入考核的标准之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做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引导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学习的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教师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教

8、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祖琴.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易良斌.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3]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学科研,200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