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ID:3116351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数学学习;有效情境  “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情境,它能很好的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但在我们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却走入了一些误区,好像情境创

2、设只能是生活情境,没有生活情境的数学课好像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情境创设事与愿违,事倍而功半。如何让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为我们的学生学习服务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一、情境创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当我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我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课程标准也确实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声音、图象颜色、动作等具体形象的事物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

3、力,因而我们可以创设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发展,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体验,数学再创造的喜悦更能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而我们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让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学生有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先创设游戏情境,课件演示游乐场里的一些游戏,如观缆车、激流勇进、弹射球、勇敢者转盘等,通过观察、回忆,利用分类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再创设活动情境,通过观察、回忆,利用分类初步

4、感受平移与旋转;再创设活动情境,通过动手按要求进行平移旋转,设计出租车的行动方案,设计回家的最佳路线等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接着再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新知解释汽车方向盘、水龙头、推拉窗户等现实现象,体验知识的价值。在这节课中,我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感悟平移与旋转的特点,整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很高,他们积极有效的参与学习,在有效的情境中学会了知识。  二、情境创设要注重形式的多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5、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即十分强调数学学习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这里的“现实”4,绝对不是单纯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看到过、经历过、听到过、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在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学习中经历过思考过操作过的。因而,我们的情境不仅可以是生活情境,还可以是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想象情境、竞赛情境等。  如在上《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就没有刻意的去创设生活情境,而是设计了一个竞赛情境,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21×334×241×5  27×336×415×2  21×3034×2

6、041×50  27×3036×4015×10  在几组有规律的算式中加入一组没有这一组规律却与今天的学习内容有关系的一组算式,由于受“下面的数是上面数的10倍”这一规律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了15×20=300,15×10也是300的错误的产生,而正是这一错误的产生,让我趁机问“刚才我们说15×2和15×10没有上面的关系,那你们看看,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小声的说说.”学生自然、积极的进入思考、讨论的情境。而这一错误的产生又让学生有了一次计算时审题要认真仔细地体验。  又如在学生:“圆柱的表面积”4时,我先让学

7、生猜想圆柱的表面积应怎样求的?学生猜想:是否能把圆柱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计算表面积?我并让他们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后,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模型进行操作、验证。结果得出了多种验证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能求出圆柱的表面积。数学课上的猜想不是乱猜的,而是要有一定根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设问,激发学生合理的猜想,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在操作情境中主动的构建而形成的。  三、结束语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快速的投入学习,那说明我们的情境导入是有效的;如果学生有探究的愿望,是

8、说明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是现实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在讨论合作时是积极互助的,那说明我们创设的交流情境是有效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情感体验,那说明我们创设的情感情境是有效的;我们要自然的沟通情境与数学的联系,使情境为数学服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