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

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

ID:31165382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_第1页
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_第2页
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_第3页
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刀锋》中的自我救赎  [摘要]毛姆的小说《刀锋》展示了一个无所畏惧,始终抱着无我和无求态度的年轻人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人类不同于其他的生物是因为他们能够思考,需要安身立命之道支撑自己。追寻的道路极其艰难如同越过一把刀的刀锋,薄而锋利。  [关键词]刀锋;生活;救赎;精神  《刀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拉里由于受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影响,对生命感到迷茫,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由此开始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走上了一条自赎的道路。最终他在印度宗教中明白“恶”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应当尽力而为,完成了自我的建构。  生存、生活这两个词在很多时候

2、被用来代表同一种状态,即存在着的。实际上,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生存是指保存生命,活在世上。如“没有氧气人就无法生存”,如鲁迅所说的“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死掉,一是生存”。简而言之,生存是一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生活是指为生存发展开展的各种活动。它包括生存意义上的生理需求的满足,更多地指向精神层面,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代表了人类更高层次的追求。4  有的人活着为了生存,而有的人活着为了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拉里属于后者。他本应像其他人一样,走一条预设好的道路:上大学,工作,赚钱,结婚。但他拒绝了,内心的不安宁,物质上的繁荣并不能掩盖

3、精神空虚的事实。在人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后,能够使人产生幸福感的就不再是物质层面的了。美国虽然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但同样给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亲历战争的人看到了生命的转瞬即逝,一种不安全感笼罩着他们,不明白生命的意义而成为信仰失落者。拉里便是如此,他不相信那些教师能够教给他想要知道的东西。他要找到自己生存的支点,追寻真理,只有如此才能真实地存在否则对他来说只是行尸走肉。这便意味着要从尘世的樊篱中抽离,名利权情都必须抛弃,注定是不易的。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事、用多少时间,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生命变幻莫测,自我救赎的道路亦是极其困难的,但也只有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

4、接近最终的目的地。拉里在参战时结识好友帕特西,他生龙活虎,精力充沛,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然而在一次与德军的遭遇战中,因救拉里而牺牲。这一件事也成为拉里人生的转折点,人类在死生面前总是那样无力。他无法理解一个在不久前还善良、勇敢、充满生命力的人,现在只剩下一堆烂肉,而自己能活下去只是运气好而已。他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思索“恶”的问题,无限的幻灭感和空虚感占据了他所有的思维。于是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寻求一种新的信仰和内心的平静。4  拉里先是选择了去巴黎阅读书籍,希望从这个纯粹的文字世界中获得答案。而后去了法国,做矿工助手。他认为从事体力劳动

5、有好处,使自己有时间把思想理清楚,使自己平静下来,但并不如愿。之后他去德国研究过基督教,去农场干过活,到过西班牙、意大利,却都无法解答他的疑惑,直到深入接触印度宗教。其对于世间有恶的解释是轮回,在今生努力行善以使来生少受些苦。轮回说对拉里产生了很实际的影响,关于善恶,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美好的、有价值的事物只能和丑恶的东西共同存在。他并没有消极出世,尽管存在死亡、仇恨、虚幻等等,仍去热爱世上的一切,尽力而为。最后他决定回美国,过一种“不急躁,对人随和,慈悲为怀,丢掉一个我字,不近女色”的简单生活。至此拉里完成了自我建构与自我救赎。  《迦托―奥义书》中说过

6、,“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刀锋如此锐利,试图翻越的时候可能会受伤的危险,所以追求得救之道的人都是勇敢的。毛姆的另一部作品《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也是这样,在心中的追求艺术的思想萌发后便决然抛弃牢靠的地位、美满的家庭,一心追求绘画的理想。经历种种之后,怀着奇思妙想到了一个陌生的荒岛,在那里过着最原始的生活,不受任何干扰地创作,内心终于归于平静。拉里有着与之相似的轨迹,不顾众人的劝阻离开美国去到巴黎渴望用知识来满足自己,也去过西班牙、意大利这些艺术的殿堂,最终在东方文明的印度宗教中达到精神的平衡与圆满。  从生

7、物学角度来说,活着只是一大堆细胞在运作。由嫩而老,由盛而衰。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必须有安身立命之道。艾略特一生为了自己热衷的社会交际忙碌,伊莎贝尔的爱情向物质妥协,格雷追逐事业,苏姗追寻情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终极。不为名利权情所吸引的拉里,认为精神生活的富足才是人生最大的满足,所以他能够安心安意地追求,走一条自我完善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也许就是拉里最后对于自己生活的定义。4  作者简介:李微,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文学研究。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