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ID:3116626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1页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2页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3页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摘要】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还有诸多问题,如有些问题主旨不明,有些问题不具思维价值,有些问题问答形式单一,有些问题侯答时间太短,有时老师提问过于频繁等等,这些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作用,要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创设有效问题,准确把握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时机,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空间。  【关键词】有效提问;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证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由此可见,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一、课堂提问现状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

2、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有效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起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问题主旨不明。有些老师问题的设计大而空,方向不定,不具针对性,问的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不知该从哪方面思考、无所适从。  (2)问题不具思维价值。问题的设计脱离了教材的主线,既突不出重点,也攻克不了难点。4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思考和组织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

3、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评价的随意性。即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仍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生怕学生答错(尤其是公开课),草率地加入自己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5)不会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还要会听,会从学生的回答捕捉可利用的生成资源。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提出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或回答,以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层含

4、义:一是问题有效;二是提问有效。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课要吃透教材。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老师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问题,就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方式;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就可以采用“你是怎么想的”这样发散性的提问方式;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洞悉教材的系统性和重难点,做到融

5、会贯通、透彻掌握。“化”4,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有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2)备学生要“实”。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法。“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恰如其分的设计问题,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3)提问要突出学生主体。思源于疑。教师在设疑时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设法让

6、学生在疑的基础上疑上生疑,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5)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提出不懂或有价值的问题。为了教会学生提问题,教师应有意做一些训练,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示范性提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提问题的意识,

7、在培养这种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善待”4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不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我们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对问题本身进行分析解决。对那些颇有新意或有独到见解的问题,要肯定所提问题的价值之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信心、成就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我们不应过于强化对与错,要慎用如“不是,不对”、“非常好”、“很好”等习惯性的评

8、价,以防学生的注意力迎合老师的意图,而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多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略  本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