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ID:3116737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师整体的一份子,与所有教师一样,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作为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体育不仅要为提高全民族的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促进德、智、体、美的全民发展。因此,小学体育必须把为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打基础作为最高目标,而小学体育教师则成为肩负使命的开拓者。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难以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因此笔者进行了《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的教学改革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下文中将经验分享给广大同仁。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学生寓教于乐教学改革  

2、【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09-01  引言5  与中学、大学生不同,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以直接兴趣为主,兴趣极为广泛,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但是却有着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喜欢的活动愿意参加,不喜欢的活动不愿意参加。因此我们只有让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教法得当,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寓教于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的教学改革尝试,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里,在快乐的气氛中

3、学习体育,领悟体育,享受体育,掌握体育,并能把体育当作自己终身健身的一种手段。  一、新课标背景下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素质教育赋予了学校体育更深刻的内涵:“学校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学校到底要开展什么样的体育?纵观学校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是:遵循传统的常规教学,教学过程固定,教学模式单一,使课堂呆板、没有生气,尤其是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所以过去的那种大统一、大

4、板块的模式,成人化的方式必将被打破,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笔者尝试了:寓教于乐,多元化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里,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体育、领悟体育、享受体育、掌握体育,同时通过体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团结合作、自立于社会的精神和能力。旨在突破过去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多单元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集德、智、体、音、美于一堂之中,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二、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一)时间和对象  实

5、验的时间:2010年8月――2011年7月,共分两个阶段。  实验的对象:四年级四个班。  (二)实验的内容和方法5  1.调整、完善开始、准备部分的模式和内容  把原有的模式:课堂常规――队形、队列练习――徒手操,调整为课堂常规――游戏(各种练习)――小舞蹈――各种练习(游戏)。首先变呆板的列队上课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自由站立的上课队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每学期安排一定节数的队形、队列专门练习,其它课时不再专门安排队形、队列练习,把队形、队列练习调整为游戏、趣味练习、素质练习、注意力练习

6、、反应练习,还有舞蹈、韵律操等。这样做虽然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把单一枯燥的徒手操调整为小舞蹈、韵律操等,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中,使思想得到升华。  2.调整、完善结束部分的模式、内容  把原有的模式:徒手操――小结――下课,调整为放松走――游戏――韵律操(舞蹈)――小结――下课。在内容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放松走的过程中,加入趣味性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逐渐消除身心疲劳。过去,徒手操的动作单一、枯燥,学生久

7、而生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把徒手操调整为游戏、舞蹈、韵律操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优美、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回复生理曲线、消除疲劳,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3.调整、完善基本部分的模式、组织与教法5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部分,根据大纲的要求:要有计划的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技术和技能,逐渐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活动能力。过去,基本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练,组织与教法陈旧、单调,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学生在上课时只是被动的学习,课堂没有效率,因此,在教

8、学改革实验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确定了:组织多样化、教法趣味化、目标具体化的“三化”原则。例如:在四年级投掷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上一步投沙包”动作要领编成歌诀:“持包肩上肘向前。头后用力须过肩,身体反弓猛用力,挥臂扣腕包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