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

ID:3117092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_第1页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_第2页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_第3页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_第4页
资源描述: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  【教学背景】  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名言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语文教师习惯于带着传授知识的镣铐在讲台上“跳舞”,把语文课上成了工具课,使学生那双本该发现美的眼睛蒙上阴翳,或失去了发现美的灵慧。因此,在素质教育蔚然的今天,彰显语文的美育功能已迫在眉睫。基于语文中的美育功能在人文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我在设计组织《边城》教学时,着意围绕文中的“美点”来实施美育,以期擦亮学生发现美的慧眼。  【教学述评】  在教学《边城》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即

2、先用多媒体推出湘西凤凰古城这一远景,然后让镜头摇至边城茶峒渡口这一近景,目的是用湘西美景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和热爱自然之情;接着,我用抒情性语调导入:“在如诗如画的湘西古镇,千百年来,演绎了多少激动人心的情爱故事啊!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就是通过描写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来集中表现边城之美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博爱,来领略这份至美!”课后,我体会到这一导语设计较为恰当。它概括了作品主旨,调动了学生情感,激发了学生寻求美、欣赏美的欲望。4  在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美感后,我着重简介作家的美德和美行,以期再次触发学生的求美欲望;

3、接着我让学生速读文本,整体感知,从中受惠于美的熏陶。  在学生的美感一再被调动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入赏析文章环节。我是如此引导的:“小说之美往往美在结构、环境与人物,这节课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这一教学目标的给定,既是结合小说教学的整体要求,也是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重点激发学生美的求知欲。  目标明确后,我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先同桌间合作学习,再小组间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合作讨论。并强调:只有同桌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才通过小组来解决;若还有疑难,最后全班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

4、检查,以防讨论流于形式或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在学生充分自学、深入探究后,我遵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了“精当点拨”。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同学们,《边城》的结构之美,美在何处?请各抒己见。”A学生说:“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始于眼前的端午,描述了边城龙舟赛的热闹场面;终于眼前的端午,重在抒写花轿引发翠翠的情思。这是顺叙的叙事方式,它使小说结构十分流畅。”该学生话音才落,B学生立马质疑:“小说还描写了两年前与上一年端午发生的事情,又是为何?”C学生接口道:“写两年前的端午巧遇傩送的情景属插叙,写上一年端午巧遇天保的情形属补叙。这样

5、安排:一方面导出人物,另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避免了平铺直叙;而这,恰是作者的匠心之处,因为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的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不正是结构之美吗?”4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掌声。掌声甫落,我又抛出第二问:“《边城》的环境之美又在何处呢?”D学生对此解释:“《边城》的环境美在自然与人文。小说为人物提供了一个青山绿水的渡口镇的活动背景,体现出风景美;还描述了湘西端午、中秋、新年的喜庆活动,表现出风俗美。”E学生追问:“作者花费许多笔墨描写环境,用意何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此问一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突出了边城生

6、活的太平。”有的说:“突出了边城的宁静。”有的说:“突出了民风的淳朴。”……等到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我总结道:“总的来说,边城生活极具地域特色,有如桃花源般优美而相对封闭。”接着我引导学生:“在这样优美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必是与这环境匹配的,有翠翠、爷爷、天保和傩送,还有许多人。他们又有哪些人性之美呢?”F学生抢过话头,说:“《边城》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美德的人,如仁慈善良、坚毅自忍的爷爷,纯真美丽、淳朴善良的翠翠,英俊潇洒、话语幽默的傩送,豪爽大度、成人之美的天保……是他们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G学生补充道:“课文不仅体现出人性美,还表现了人情美――相

7、依为命的祖孙情,相帮相助的睦邻情,相亲相爱的手足情,相知相恋的儿女情!”待两位学生发言完毕,为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深刻理解,突出小说学习的重点――人物形象,我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物的性格特征。此时,学生发言十分踊跃,课堂教学进入高潮。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后,我及时总结:“边城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做作、急功近利。他们表现的,正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借此调动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去创造“美”4,我布置了一道课堂作业:请在爷爷、翠翠、天保三人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有关人

8、物外貌的文字。  最后,我是这样结束教学的:“同学们,本篇小说结构精美,环境优美,人物纯美。阅读这样的美文,我们的心灵能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