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doc

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doc

ID:61641131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5

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doc_第1页
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doc_第2页
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擦亮你的慧眼去观课——《雨之歌》给人的启迪开县德阳初级中学廖芳2013年5月,开县初中语文“新理念、新技术、新课堂”课堂大赛在云枫初中如期举行。各选手在课堂实践中对新课改理念进行了积极尝试,云枫中学的孩子们也大胆展现了自我风采。可能出于陌生的学生、上百余位教师听课的压力,或者对于课改的认识不够成熟,多数参赛教师的课堂实践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于个人的反思,也为以后的参赛选手提供借鉴,我就其中的《雨之歌》一课谈谈一些感受。1.文本体裁要分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写作的具体要求是文体不限,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

2、文揉在一起来写呢?高中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前半部分像记叙文,而后半部分就成了空洞议论和苍白观点杂糅的“四不像”。同样,对于课文的学习,我们不必深入探讨类似诗歌、散文这样一些文体的精准概念,但并不是对文体置之不理,对各种文体基本特点的感知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老师就可以稍微提及一下报告文学的特点,这样课堂就有纪实的数据,也有生动的文学渲染。《猫》一文作为小说,授课教师就可以提及一下小说的社会性和虚构性。对于《雨之歌》,我们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散文诗的特点,即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有

3、诗的情绪和幻想﹐在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形式短小灵活。不论是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对学生写作的积极引导,适当介绍文体都有必要。2.教学流程要清晰。《雨之歌》的教学设计:导入——读文感知形象——拓展思维——品味语言——课堂小结。我总以为品味语言应在拓展思维之前,感知形象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品味语言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而拓展应该是在解决为什么写的主旨之后才有拓展的基础和空间。简练、清晰、流畅的教学流程,既能够展现教师明朗的教学思路,同时更便于学生学习、思考,才不至于糊里糊涂。就常见的语文课而言,我推荐一种很好操作的

4、“模式”:导入——提问(质疑)——自学——交流——展示——拓展——小结。这一流程最大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思考、合作,先学后教。3.重点难点要突破。任何教学内容在难度和重要性上都是有区分的,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解决。稍难点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合作解决。但是对于难点问题老师必须做足功课,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雨之歌》中有两句话: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还有就是: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我相信,许多听课的语文老师都

5、不一定能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清楚,更何况是懵懂的学生。因此,对于此类重难点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两个字:突破!4.角色定位要准确。上课铃响了后,老师让同学们齐读导学案上的一段温馨寄语:我们的生命很平凡,但我们有了学生的陪伴,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所以作为学生的你很重要。我认为,这句话体现的应该是老师的角度,而用学生的嘴读出来总觉得不大妥帖。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服务。所有的教学设计,实践环节、教学语言等,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实际。课堂中还有一处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老师问:“你们是自己读还是愿意听老师读

6、啊?”学生齐答:“听老师读。”这或许不是老师的预设,于是老师同样的问题再问一遍,结果学生依然是回答愿意听老师读,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雷人”了,老师依然没读……当时我在想,假如我是班上的某个学生,心里会不会有些许失望呢?所以,尊重学生又是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了。5.朗读配合要跟进。我们知道,任何语文老师的讲解都代替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和独特体验,这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好的办法。《雨之歌》是一篇散文诗,全文只有短短的400字,按照学生的正常语速一分半钟可以朗读一次。所以,一堂课除去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写作的时间,完全还可以读全文四遍以上。有人

7、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总缺少点什么,甚至有人调侃,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自己阅读和写作实践的结果。总之,对于语文课堂而言,多种形式的、充满感情的朗读是走入文本,走进作者的最佳途径。6.提问要讲思维度。教师在课堂的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问得以实现的。在这堂课上,老师这样问:“从文中你感受的雨是怎样的雨?”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分开这样问:“雨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分别有哪些?”我认为,这样问指向性更加明确。很多老师埋怨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我们试想,学生连问题是啥都不明白哪里谈得上回答问题呢!最典型的例子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8、在现实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像雨一样的人?”听了这个问题,我真心感到纠结而无所适从。提问一定要抓住关键,避免琐碎,同时一定要明确而集中,万万不可太随意。7.小小细节莫忽视。这次比赛,我听了十三堂课,其中有十来个老师复印教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