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ID:3117728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_第1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_第2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_第3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69-01  “在书本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比缺乏书本环境长大的孩子多出三年的教育。”这是2012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出现的一条宣传语。的确,阅读能力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创新,优化阅读教学方法,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2、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略谈几点浅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1.教学上的误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阅读课上的讲解仍是围绕怎样应考,把自己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强加给学生,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通常被教师的分析搞得七零八落,剩下的只是对字、词、句、章的机械分解。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不注意学生自身对课文的感悟,以致课文分析与讲解过于繁琐,学生赏析、感悟的内容较少,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下降,也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在提升学生

3、文化品位、净化学生心灵、实现德育功能方面应有的作用。4  2.操作上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多大的创新,显得过于机械、僵化,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的都是他人现成的结论,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于文本中一些重要问题的重点答案,教师还是沿用老办法,让学生背诵记忆。教学依然局限在课后习题和分析理解方面,强调考点知识练习,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被削弱了。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在自读中摸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

4、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文,通过合作、讨论、交流、互助等学习方法,理清文章脉络,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考虑到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阅读起来难度不大,笔者让学生按照课前拟定的导学案自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探讨解决,从了解背景知识到查阅文中的生字词,再到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都由学生在自读中摸索,从而初步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并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情节,对课文进行分段,并简要概括出段落大

5、意,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打下基础。4  2.在精读中感悟。精读是对粗读的细加工。一篇优秀的文章,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分析、判断和想象,像春蚕咀嚼桑叶一样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为掌握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奠定基础。对作品进行精读,不仅能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欣赏其文学价值,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概括能力以及辨析关键词语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陋室铭》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再对课文中的重点片段、字词进行咀嚼,以求重点理解。如文章开头“山不在高,有

6、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高”和“深”来比“陋”,用“仙”和“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只有让学生理解词境、词意后才能在古诗词的语言美中体会作者的人格美、个性美。  3.在品读中深化。学生只有用心去静静地品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在静态的作品中感受人物动态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融入自己感情的基础上,细细地读课文、品课文、议课文,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深化阅读理解,才会有一番新的感悟。例如《木兰诗》第三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展现了木兰不畏紧张

7、的战事,毅然决定代父出征的决心;第五自然段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辞官还乡的情景,表现出木兰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通过与学生共同鉴赏和研读,揣摩诗词内容和情感,能引导学生感悟意境,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木兰的纯朴孝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和不图富贵的英雄气概。  4.在爱读中提高。学生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后,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郁,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阅读爱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在学

8、习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笔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文章写一个续篇,并且与叶圣陶和鲁兵分别为《皇帝的新装》写的续篇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写的和名家写的差距在哪儿,自己更喜欢哪一种结局,这不仅能引导学生在平时养成搜集资料、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4  阅读教学的成败,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成绩的优劣,还影响到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应多渠道、多方面地摸索出多样化、个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