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数学教学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

ID:3117951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_第1页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_第2页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_第3页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搞好数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搞好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身所担负的重要责任与义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数学、会学数学,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和修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课堂导入;生活实际  初中数学不仅是对小学数学的总结和升华,更是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做好了准备,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和修养,值得大家认真探究与思考。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教师应当不断转化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先通过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看蝴蝶、风筝、剪纸、脸谱等事物的图片,然后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要求学生在这节课上自由分组进行探究和思考,发现“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

3、大概总结出“轴对称图形”4的基本概念。我则在课堂上四处巡视,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立马就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讨论和总结中。等到指定的时间,很多学生都举手示意想要回答,“老师,我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了,你看,如果把这些图形左右对折起来,它是可以完全重合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又是解说,又是比划着让我看;还有学生举手“老师,如果我们发现的特征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概括为: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我在课堂上有效“放手”,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极大

4、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实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等目标。  二、重视课堂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一说法。一节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课堂导入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将思维和精神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学习“射线”这部分知识点时,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小玩具:激光手电。然后示意学生

5、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这时,在黑暗中,一束红色的光芒出现在教室的墙上。我问学生:“前面咱们已经学过了直线,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那现在咱们来看一下墙上的这束光线,它虽然可以无限延长,但是你们发现没有,它其实是有起点的,我用手拿着它,那么我手的位置就可以看作它的起4点。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并且可以无限延长的叫做直线;那像这样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可以无限延长的叫做什么啊?你们想不想知道啊?”“想。”学生看着墙上的光束,眼睛里闪动的全是好奇和兴趣,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其实啊,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光线叫做射线,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学习有关射

6、线的内容和知识,你们可要好好听讲,这样你们心中所有的好奇和疑问才可以得到解答……”就这样,通过一个小道具、几句鼓励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课堂的导入环节,在抓住学生眼球和注意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而且通过实物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射线”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所有的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自然也不例外。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良好融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经常设置一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函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会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乘坐车租车的经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概念:“4我们乘坐出租车的时候,起步价为12元,可行驶3千米,在3千米的范围之内,不管你乘坐到哪儿都是12元;但是如果乘坐的距离在3千米到10千米之间,那么每千米按3元计价;假如你乘坐的距离非常远,超过了10千米,则每千米需要按3.8元收费。如果用数学形式来表示这些量的变化,你会怎么来表示?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函数’,通过

8、函数可以将这些复杂的变量简单、清晰地表示出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