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ID:3118116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_第1页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_第2页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_第3页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_第4页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盛极一时。至今陶行知的某些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在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之上,简单概括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探讨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社会;陶行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令人堪忧的农村教育现状  “科教兴国”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

2、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农村的地位与处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昌盛,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和未来的发展。他曾明确指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  陶行知曾批判传统的乡村教育,认为中国乡村教育规模小、数量少,并且以城市为价值取向,严重脱离乡村社会实际。他提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5  1924年,陶行知明确提出平民教育下乡的主张,提倡对农村教育进行根本改造,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改造中国当时农村社

3、会现状。同时,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在各种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他认为:“中国的师范学校多半设在城里,对于农村儿童的需要苦于不能适应。”陶行知主张以学校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据地,通过学校造就出“文化细胞”,再进一步结成“文化网”,从而使学校教育在普及文化方面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效力,以最终实现“农夫农妇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  针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的这一现象,陶行知提出“活的乡村教

4、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所谓“行是知之始”,认识来源于行动,只有从经验里产生出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三、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教育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格局和政治格局密切相联。“礼失求诸野”的说法表明民间文化的重要地位。陶行知对中国与世界既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又有非常直观的感性经验。陶行知以及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在以农业立国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搞不好,中国农民就无法出头,国家也断无翻身之日。5  建国初期的全国扫盲运动,堪称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1994年全国文盲数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文盲率更是高达

5、95%。本世纪初,国家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的攻坚计划,我国终于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003年以来,中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大大加快了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国务院从政策上、投入上和制度建设上,着力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日益完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基本杜绝农村新生文盲。但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  (二)推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活中“向上向前”并富有“生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农民,然而这

6、种新农民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落实。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目标单一,突出表现为单一的应试教育,这种一元化的培养目标,对农村和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1.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初步解决了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但也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辍学问题等。  2.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目前,我国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与城市差距明显,存在着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办学经费紧张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普通高

7、中教育,进一步扩大“普九”较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普及水平,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同时,全面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还要逐步提高财政预算拨款占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5  3.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学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意味着人生起点的公平,有利于消除贫困、减少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三)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陶行知提倡“教育下乡”,他建立了许多乡村示范学校,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