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

ID:31181681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_第1页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_第2页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_第3页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_第4页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化导向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高职教育将面临着技术大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高职教育所处的环境,建立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是高职院校的战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模式  一、高职教育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技术的发展呈现了速度迅猛、整体综合化、复杂化和精确度越来越高的特征  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融合到传统工农商等领域,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更带来低技术岗位的消亡和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社会职业岗位内涵及外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二)经济全球化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

2、势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持续上升促使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美国近五年中有7000多个职业岗位消失了,但又新增了8000多个职业岗位,这些岗位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正是一个动态大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  (三)知识经济的兴起6  知识经济作为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类型的。它即需要学术型人才来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更需要技术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这类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

3、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组织好所领导的工作群体的能力。这种人才的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任务,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所能担当的,而主要应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二、现代化导向下的的高职院校发展模式  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现代化包括观念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  (一)观念的现代化  从目前来看,高职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现代化的观念,即素质教育观念现代化、需求观念现代化、特色观念现代化、质量观念现代化。  1、在素质教育观念现代化方面,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1)共性素质与个性素质的关系。共性素质是受教育对象或某一专业受教育对象普遍具有的素质,

4、如学识水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个性素质是教育对象个体具有的特殊素质。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把共性素质与个性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或正式课程,是指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并有组织地实施教学的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各种非正式学习的要素和环境。在学校发展战略目的中应当把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筹规划,认真落实,充分发挥二者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6  (3)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的关系。高职院校应当使学生接受专业性、实用性的职业教育,但这并不否定人文教育、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专业

5、素质只有与人文素质、科技素质结合,培养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的关系。理论素质是受教育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等。实践素质是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或通过实践性教学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等。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是辩证统一的,片面的理论素质培养或实践素质培养,都可能妨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度。  2、教育需求观念现代化  教育需求可分为职业需求和个人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应满足社会、个人两种需求。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方面,两种教育需求是和谐统一的。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受教育者希望使自己成

6、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要把握两种需求相统一的度,精心设计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等。  3、教育特色观念现代化  教育特色是指学校要追求特色化的教育目标,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校风建设等方面着手,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学校追求特色教育,与提高办学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受教育者才有强大的竞争力。  4、教育质量观念现代化6  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下现代化的教育质量观念: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

7、才。教育质量观念现代化要求建立教育质量全过程控制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受教育者拥有强大的职业竞争力。  (二)办学条件现代化  1、建设信息化的校园  信息技术手段是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活动的必要工具。建设信息化的校园环境,首先,通过创建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应在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等方面给予大力投入,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化教研和学习条件。通过建设信息化的校园,促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必要的信息,充分享用现代的信息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