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ID:31182284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4页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90-02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教学活动中不可小视的重要技能,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建立数学兴趣小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为原

2、则,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通过问题情境可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驱使学生积极思考,标新立异。  首先,以兴奋点创设问题情境。从生理学角度讲,人处于现实、有趣的环境中,大脑皮层的神经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就变得迅速敏锐,从而加速知识的接受、贮存、加工、组合和提取过程,知识迅速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以兴奋点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讲《用字母表示数》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教师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6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3、…”的音乐并配以画面,这首儿歌学生熟悉,和着音乐大家唱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师不失时机提出问题。“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和谐宽松的氛围、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精神亢奋、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其次,以疑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学生的质疑问难,蕴含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质疑,以疑激思,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疑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即达到“心求通而尚不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使他们产生一种

4、强烈的“愤悱”心理状态,促使他们去尝试,去猜想,去发现。  如《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可创设问题:大家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那么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会有变化吗?有什么规律?n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该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三角形、四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在知识间有机联系,同时把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由简单到复杂的演绎等数学思想系统整合,反映数学知识纵向联系,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系统,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结合,问题情境的层次性提高,艺术性增强。6  再次,以以旧连新的对比创设问题情境:如《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5、,先回顾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运算,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继而学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又将回指给人注入新的活力,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而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在学校里成就动机强的学

6、生一般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学生往往会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它事情上去。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和试图避免失败。试图获得成功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增强,他们往往更加努力以还取得成功,而试图避免失败者在遇到挫折后动机水平降低。尤其是对中差生来况,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成功是以使学生感到满

7、意,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6如果他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他以后的学习就更积极,兴趣就愈浓厚,在2013年第一次考试时,笔者有意提前把部分类型题透露给学生,结果该班在考试中,成绩由第五,上升为十个班中的第一。公布考分后笔者对该班同学进行表扬,对多数同学给予数学学习的好评,使同学们认识到他们并不差,而后又根据他们的成绩,将其分成A、B、C、三组,A组是最差生,B次之,C是好学生,每次上课提问,总是把最简单问题让A组回答,最难问题让C组回答,而且A组正确率非常高,每次小考,也总分为三类试题,实则A组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