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

ID:3118245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_第1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_第2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_第3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指导下的高效语文课堂初探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生活、相互交流和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个体社会化的要求,为了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也应归于生活,所以语文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只有走向生活才能使语文焕发生命的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开放而愉快的课堂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其实离他们很近。  例如在上《屈原列传》这一课时,我决定在课堂设置一个课外探究的问题,即从

2、屈原开始谈起:传统文化的淡忘和民族精神的重振。我和学生说:“我们都不会错过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而很少有人记得中国的七夕‘鹊桥相会’,我们都了解十二星座是哪些,却已经有一部分人背不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淡忘了三月三的雅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祭祖,九月九的登高……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今天我们丢掉了什么?而我们又该怎样做?”很多学生陷入了沉思,接着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由传统节日谈到了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各类人物,谈到了什么是中国的脊梁,并得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4这一深刻道理。这一节课我认为是成功的,因为

3、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对本土文化有了切身的感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了发展,真正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不仅课堂要联系生活,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我也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感悟无处不在的语文。如春节期间搜集对联,对随处可见的标语及宣传栏进行关注,从中揣摩语言及其功用。让学生注意倾听周围人的谈话,进而从谈话中揣测人物的身份。看到一些生活劳动的场景,让学生有意识地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相关词汇去形容,并能随时随地记下这些感受。这些“有意识”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以学

4、生为主体,建构高效课堂  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语文教学过程,这样难免会形成“一言堂”的局面。现在,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我经常会为学生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提高。这种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交流”上。  1.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  教材是学习的依据,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充分与教材交流。有了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旁批到课本上,告诉学生不要怕批注错误,能批注出来的一定是教材带给自己的感悟,于是学生的课本就变得“充实”起

5、来。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4  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理解各异,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以及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放手给学生自主研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全班讨论,遇到分歧甚至可以让他们争论。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对教材的理解。这也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渠道。  3.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要有教师的主导。能把课堂“放”给学生,也要能“收”回来。当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颇或未达到应有的层次时,教师有必要适当地加以点拨,及时拨正“航向”,以主导作用带动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6、,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  这“三个交流”在课堂上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激发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我形象”的树立,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对于课堂交流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错误而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取笑,这些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4,于是干脆在课堂上不做声。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些简单情境的训练,也就是找一些让学生有话可说的简单话题,让他们去交流表达。例如看到下午的夕阳,我会让学生把由

7、夕阳所想到的相关心情表达出来。又如对于教室黑板上学生自己写的每日格言,我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某句格言的理解。我还经常找一些书本的封面,让学生根据封面内容去猜测编者的用意。总之,这样一类的简单情境随时随处都可以出现,都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样的一些训练多了,学生的语言就变得更丰富,课堂发言就会变得更大胆。  以上就是我在课堂上做的一些探索,也许还有不足之处,但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动”了起来,这就是收获。  课改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是行为的有效。但是我们在改革中不能一时头脑发热而完全否定过去的教学,我们应该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8、。比如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基础的落实,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过分探究讨论而忽视主题的定位。总之,教师必须具有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要在课改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创造出适合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