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

ID:31183982

大小:11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_第1页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_第2页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_第3页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_第4页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_第5页
资源描述:

《寓诗于教 诗化民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寓诗于教诗化民众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诗的学校诗的人生观诗的生活诗教思想  有学者对陶行知这样评价,“与其说他是教育家,不如说他是诗人更好了,因为,他的生活,他的做人,

2、都可使他是一位伟大而真实的诗人”。陶行知先生一生写作70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的内容几乎涉及他的教育理念体系的方方面面。  陶行知诗教思想的本质就是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学生、民众,使学生形成诗的人生观――乐观、达观、积极向上,并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进而“都过着诗的生活”。  一、诗教思想的萌芽与发展:“诗的学校”―诗的人生观―“诗的生活”8  陶行知的诗教思想首先萌芽于晓庄学校的教学实践之中,之后在育才学

3、校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深化,经过陶先生自己的理论总结,最终形成这一思想,进而贯穿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陶行知的诗教思想主要经过三个发展嬗变过程:即从“诗的学校”到“诗的人生观”,再到“诗的生活”,以这样的逻辑层次,将其诗教思想逐渐深化。  1.“诗的学校”  陶行知的诗教思想在晓庄学校时就已体现在教育实践之中了,其文字表述可追溯到1931年。陶行知在《师范生》发表小诗《诗的学校》:“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书呆不在兹。”同年12月30日,在《申报?自由谈?不除庭草斋夫谈荟》发表时,

4、陶行知在诗前题了一段文字:“这世界不好吗?我们何不把它投进诗的电炉里去重新铸出一个诗的世界?中国不好吗?我们何不把它投进诗的电炉里去重新铸出一个诗的中国?这诗的电炉是什么?是诗的学校!有诗的学校,我们便可铸成诗的中国、诗的世界。”自此引出《诗的学校》全诗,又于1934年3月1日由陶行知手书在《生活教育》第1卷第2期的封面上。“诗的学校”是陶行知诗教思想的萌芽,“诗的学校”是陶行知试图构建一个他所叙述的那样一个理想、诗意的学校,以实现他铸造诗的中国和诗的世界的理想和心愿。  2.诗的人生观  19

5、32年9月,晓庄一期学生李楚材编著《破晓》,系他与同志们在晓庄一年多真实生活的写照。陶行知先生为《破晓》作序,序中写道:“这个人生观是什么?不是别的,是诗。充满晓庄的只是诗――诗的神,诗的人,诗的事,诗的物,晓庄是一部永远不会完稿的诗集……如果硬要派他算个学校,他最多只能承认是个诗的学校……他所有的是‘诗生活’、‘生活诗’。除了这种诗以外,他别无长物。只有诗能说明晓庄生活的一切。8”“晓庄毕竟还是个诗境,不是个别的东西。在晓庄一切诗化:困难诗化,所以有趣;痛苦诗化,所以可乐;危险诗化,所以心安;

6、生死关头诗化,所以无畏。这是建设的达观主义,也可以说是创造的乐天主义。”这一次陶行知将“诗的学校”深化,进而阐发诗的人生观。而诗的人生观就是诗意的、浪漫的、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个诗的人生观不仅是晓庄老师的,也应是晓庄学生的,诗的人生观属于晓庄的师生们。在那样一个动乱而又艰苦的岁月,他们诗意地存在着,诗意地栖息着,面对困苦,用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乐观的心态,恣意地挥洒着激情与浪漫。  3.“诗的生活”  1943年,陶行知任重庆育才学校校长,他一次为育才学校文学组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时对小

7、诗人们讲到:“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我并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了,但我却要由我们学校做起,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的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这时,陶行知将诗教思想上升为“诗的生活”,诗的生活就是真善美的生活,诗意、乐观、浪漫的、幸福的人民生活。这种幸福的最高境界就是“止于人民之幸福”。  二、诗教思想的实践与探索:诗化民众的“人民经”8  纵观陶行知诗教思想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

8、诗教思想都闪耀着一条主线就是:诗化民众。陶行知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大众易懂的诗歌形式来抒发人民的呼声,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些看似浅白、有些歌谣成分的诗歌正是陶行知诗歌的特有属性,体现了陶行知的伟大。因为,他走入大众之中,他的诗歌成为诗化民众的“人民经”。  1.诗的政治诉求:呼唤民主  研读陶行知的诗,我们发现陶行知的诗歌由始至终贯穿着他的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而其诗歌的政治诉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其人生阅历密切相关。陶行知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中期,中华民族到了危机的时刻。年轻的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