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素质教育探析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

ID:31187503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_第1页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_第2页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_第3页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_第4页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素质教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幼儿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教育在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上产生;幼儿行为的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兴趣;智商;情商;潜能;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教育走向未来,就要从培养这四个“学会”做起,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幼儿时期的“养成教育”则是诸多方面教育的核心因素,是素质教育的前奏,是人才可

2、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教育在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上产生  兴趣是幼儿启蒙教育的最好老师,由兴趣而产生的追求影响他们的一生。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从小环境到大天地,缤纷的色彩、美妙的音响、丰富的形象对他们的刺激是巨大的、全方位的,他们的各种感官会最大程度地接纳它们。这时,由于他们对某一种或几种信息好奇,便产生了探究的极大兴趣。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而这种关注的状态正是教育产生的良好契机。6  没有一种知识体系是在人缺乏兴趣、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是输入知识、消化知识最强大、最活跃的

3、力量源泉。没有最初的兴趣,就不可能发展成为执着的追求。有了满腔热情才会有高度自觉性和强烈主动性,才会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永不懈怠的探索精神,才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爱迪生就是由于对母鸡下蛋的兴趣而被撵出校门,是他母亲发现了他的天性,使之成为伟大发明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怀着极大兴趣,把实验当“玩意儿”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拥有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幼儿。对于他们来说,游戏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发生器”。因此,游戏应是幼儿快乐的学习过程,而学习

4、则是“求知的游戏”。实际上,在幼儿现实需求的兴趣中已具有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教育者要努力去发现和满足幼儿的迫切需求,帮助幼儿强化一生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动力基因,以及教育所希望幼儿获得的情感态度和经验。在此基础上,还应留心幼儿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需要,努力寻求幼儿这些真实意图和内在需求,在出现逆行为时要特别在满足其需求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发展。因此,开发幼儿现实需求中已有的和可以生成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将教育目标中幼儿必须学习的价值和经验转化为幼儿需求,则是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玩出意义、

5、玩出价值,兴趣是桥梁。兴趣有自发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要培养的,特别在幼儿脑力迅速发展阶段,大虽信息的刺激会激起他们各种感官的不同反应,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精巧的制作会吸引孩子们尽情地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这种选择性的倾向给教育目标提供了导向的途径,教师要对各类活动进行筛选。从激发兴趣开始,调动孩子内在发展需求,培养一定专注能力在集体活动中促进交往,培养交际能力。6  二、幼儿行为的闪光点正是教育的生长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归智商,80%归情商。爱因斯坦说:

6、“最杰出的创造肯定不是当一个人不愉快时做出的。孩子在舒适、顺利的环境中生长,意志情感方面脆弱,自控力随之下降,此乃精神“缺钙”。父母的信任、老师的激励是最好的“补钙产品”,教师满怀笑意的目光、亲切温柔的抚摸、充满赞赏的话语则是孩子成功的“推进剂”。接纳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独特价值,帮助每个孩子建立好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则是他们的情感教练。在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中,由兴趣而产生合乎教育目标的许多良好行为正是他们的闪光点,而保护这些闪光点,使它能生成“链”,进而连成“片”,不仅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奠基石般作用,而且作为教育行

7、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另外,要卓有成效地塑造幼儿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重视那些闪光点多、表现突出的孩子,更要关注那些闪光点少甚至没有的孩子。要不断寻求、挖掘并培植这样孩子的闪光点,使之闪光点不断增多、面不断扩大,这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为了一切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要不断强化这种教育过程,给予不同孩子以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因人而异制定反映不同发展水平的目标体系,给予不同儿童针对性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要看到并鼓励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同

8、样的表扬,教师也要因人而异。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差家庭的孩子较内向,更需要较多表扬。在上述教育基础上,再提供广泛的可供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内容,这是实现幼儿教育工作总体目标的可靠保证。教学环境通常称为“隐性课程”。因为环境是“无声教材”6,是通过幼儿感官潜移默化对他们产生影响的,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是静态、潜在的,心理环境则是更主动积极的,教师营造了充满关爱、鼓励,同时也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