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ID:31187652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_第1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_第2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_第3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_第4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明确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富有实效,真正成为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49-01  “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如何?怎样评判“问题情境”创设是否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教师应认真地思

2、考这些问题,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  一个优秀“问题情境”,除了按照教育教学目的、数学学科特点,具有数学的必要因素与必要形式外,至少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可及性:跳一跳,够得到。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环境,个性、爱好及基本心理状况等。  第二、直观性:能够提供某种直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使数学借助于这种直观,领悟数学实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数学。5  第三、开放性: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  

3、第四、挑战性;“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第五、体验性: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数学,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一点需要补充是,鉴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情境”的使用是否有效,需要经课堂教学的检验。  二、有效“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  1.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加深概念理解型  案例一:电路图问题(充要条件)  电路图问题是充要条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要正确而

4、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案例中使用了四个电路图,视“开关A的闭合”为条件A,“灯泡B亮”为结论B,用这个案例既可以加深巩固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上,又可用于概念的引人中。  评析:优点:该“问题情境”的设计十分贴切、直观的诠释了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问题情境”简单明了,又使用了学生熟悉的物理知识,直观生动、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的欲望也非常强烈,从而对“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得入木三分,促进了学生概念的形成,领悟了数学实质。5  不足之处:如果能加以改进,选择其中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可以增加挑战系性,人人动手,在设计中得到深刻体验

5、,人人有所得。  案例二:“古莲之谜”指数函数  评析: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形成指数函授概念的“问题情境”,主要的特点是符合了高中学生的确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指数函数概念。  2.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在完成人教版必修数学第二册(上)教材上第75页例题2的解答后,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问题情境”。  变式1:若圆的方程变为(x-a)2+(y-b)2=r2,求经过圆上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  变式2:若圆的方程变为(x-a)2+(y-b)2=r2,求经过圆外一点M(x0,y0)的

6、切线方程。  变式3:已知M(x0,y0)为圆x2+y2=r2内异于圆心的一点,判断直线x0x+y0y=r2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4:已知M(x0,y0)为x2+y2=r2外一点,判断直线x0x+y0y=r2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5:已知M(x0,y0)为圆x2+y2=r2外一点,过M作圆的切线,求过两切点的直线方程。  构建阶梯性“问题情境”就是要善于把一个较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它必须针对学生现有水平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设计问题。同时,设置的“问题情景”5要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包含的信息量不断增加

7、,才能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功感。  评析: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有关,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调控有直接的关系。与直观、生动无关,与新颖、新奇无关。但是它至少有一条值得我们节俭:问题多且有层次,入手相对较易,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体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发现命题型  案例三:打折问题和天平问题(均值不等式)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两个“问题情境”:  (1)有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