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ID:31206984

大小:68.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_第1页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_第2页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_第3页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_第4页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二0—二年五月七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获准立项为省“十二五”重大课题,批准号为A12011/15o课题组将根据省规划办的要求,按照《申报评审书》中的内容,以及专家的建议,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以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一、关于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再认识苏派教育是在江苏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本课题是在江苏

2、省“十一五”研究基础上的继续与深化。苏派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基于以卜•两个判断。判断之一,苏派教育是一个历史存在和现实存在。江苏素称教育发达的省份,乃人文荟萃Z地。六朝时,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第一次南移,为江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公元12世纪,宋室南迁,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再次南移,江苏教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与制度。明清两代,繁荣的江南经济使江左士俊冠盖全国。及至近代,西学东渐,江苏得风气之先,成为新式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并H趋发达。新中国成立后,江苏教育更是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

3、确立科教强省的战略,在全国率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基”达标战略任务,并努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鼓励教育创新,大力提侣教学改革实验,江苏成了教学流派诞生、发展的文化栖息地。“苏派教育”的形成和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时的。这一特点和优势,为全国各地同行所认可。判断之二,苏派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呈现出文化气象。黑格尔早就指出:“历史的演进有一重要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地理,民族精神的许多可能性从小滋生、蔓延出來。”尽管地域文化愈来愈呈现开放状态,但地域文化始终是有边界的,有其独特性。江苏地处长江中卜•游,基于原生态

4、文化的季风性格以及基于次生态文化的风土模型,形成了江苏教育人独有的文化性格。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土壤中,苏派教育得以形成与发展,因而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呈现一种文化气象。这同样为全国同行所认可。从以上两个基本判断出发,我们对苏派教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归结为以下几句话:担责任,探新路,聚优势,耀群星,促发展。“担责任”,是说对苏派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我们承担着历史的责任,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学术研究要“照着讲”,也要“接着讲”。“照着讲”,是对苏派教育历史面貌及其发展的历史渊源的探寻,从中把握规律和特点「'接着讲”,则是

5、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促使苏派教育的创新。“探新路”,是说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索苏派教育发展的新路,这是探索Z路、研究Z路、创新Z路,尽管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探新路的过程是具有十分重耍意义的。“聚优势”,是指苏派教育是一个不断积淀、不断聚合的过程,优点聚合成优势,个体聚合成群体。在聚合过程中,苏派教育的独特性得以彰显,风格逐步明晰。“耀群星”,是指对通过少数名师和教育家产生与发展的回顾、总结、梳理和提升,培养一大批,发展-大批,成就一大批,在江苏教育的天空里,形成群星闪烁的局面。“促发展”,是指苏派教育研究推动义务

6、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名师和教育家的成长,为江苏教育现代化的率先实现做出应有的探索。二、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定位1.核心概念界定(1)流派流派是指学术思想和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教学流派:所谓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李如密《教学流派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探讨》,《江苏教育》2010.5)(2)苏派教育苏派教育是基于江苏的特有的地理、经济、文化背景,植根于江苏历史

7、文化土壤,传承江苏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形成的具有江苏教育文化特征的派别。苏派教育具有以卜•基木特征:其一,苏派教育是地域文化的概念,貝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因而苏派教育的特征应该是在与其它地域文化的比较中存在并彰显的。其二,苏派教育是个集合体。从总体上说,苏派教育不是指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而是由这些人和群体共同组成的一个派别,因而在具有严格规定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松散性和模糊性。其三苏派教育具有生成性。它是一个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不断生成、聚合、优化和发展的过程,因而充满着创

8、造的活力,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苏派教育代表人物的文化人格:其一是以陶行知“人生为一大事來”为显著标志的不断追求人生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精神;其二是以陈鹤琴“一切为了孩子”为显著标志的朴素而深刻的教育情怀;其三是以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为显著标志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扎实的教学品质。苏派教育代表人物的教学风格:大气、精致、灵动、简约。(3)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