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

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

ID:3122275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_第1页
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_第2页
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_第3页
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朗读中情感体验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为着接收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着。”因此,应充分发掘课文中美好情感教育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及情感的价值取向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映潮先生曾这样定义:“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

2、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调动、激发情感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充分地朗读正是对学生进行灵魂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读时,正确清晰的发音、高低起伏的语调、节奏有序的语速,饱满而充沛的感情,或雄浑而有力、或婉转而轻柔、或深沉而质朴。  二、探索如何进行朗读情感体验的新模式  1.4激发朗读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

3、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的课文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如,教学《春》一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它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段话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表达方式都值得进一步体悟,我先是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分组朗读,然后男女竞读,最后自由朗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好像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语气中充满着希望和力量。学生们在感兴趣的课文学习上肯下功夫,总是找机会、寻方法,力求学懂、学透。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在语文教学中

4、,也会越到一些稍显枯燥的文章,学生就会疏远它,失去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古诗《观沧海》,如果只是简单的依据文本讲解,确实乏味无趣,好像只是一些景物的描写,渐渐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于是在课文的探究中我创设了一些情景,加入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诗人在政治和军事上达到鼎盛时所生发出的热烈豪放的感情。通过《三国演义》主题曲的播放,写作背景的介绍,大胆全面的进行学生的自由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在配乐的情况下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重点关注感情、语速、语调;在朗读指导中我帮助学生明晰韵脚的含义和使用,使他们正确的、规范的朗读;最后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

5、读、全班齐读达到学生学习的高潮,由此一篇看似平淡的诗文学生理解的非常透彻,达到了形神合一的效果。  3.4融入知识与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当然,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会适当的穿插朗读知识和技巧,通过文本实例而不是单纯的漫灌,其中包括:呼吸、发音、吐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的基本技能。在朗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发音准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菜畦(qí)一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经常错读为菜畦(wā),这时教师就应该对读音进行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反复朗读,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读不错了,这也响应了课标中“在读中识字”的要求。  三、形成朗读

6、教学情感体验新模式  1.情景朗读模式。适用于出现有较多的人物对话和动作的课文,这时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扮演文中角色进行朗读,学生的感受较深,朗读效果较好。  2.分组朗读模式。每一列或两列小组组成一个团队,每队完整的朗读课文,通过组与组的对抗,唤起竞争意识,达到练习效果。  3.自写自读模式。这是我探索出的一个新模式,主要是通过前一节课的感同身受,让学生仿写一篇类似的课文朗读,加深印象和朗读感受。  4.示范朗读模式。在课文学习当中,通过教师的范读、使用多媒体课件、录音设备或是选用名家朗读带示范,学生通过优美的背景音乐、标准的语音达到美的感知与情感的调

7、动。  5.逐句朗读模式。一篇文章,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一人读一句(以句号作为停顿),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在于覆盖面广,学生参与度强。  四、课堂朗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思考4  兴趣是产生强烈学习愿望的动力,产生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在对文本的朗读过程中,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背景,如《水调歌头》一文,词人苏轼是在中秋夜思念胞弟并且政治失意所作,所以要让学生感知到词人这种感怀之情。了解了背景,酝酿了情绪,那么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想抒发情怀都困难了。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