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之路何在

课改之路何在

ID:3122657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课改之路何在_第1页
课改之路何在_第2页
课改之路何在_第3页
课改之路何在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改之路何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改之路何在  【摘要】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渐渐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更加关注合作学习,更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关注多媒体使用,……因为课改毕竟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所以我们还缺少经验,那就难免出现一些操作上的偏差:――语文课堂的的确确比课程改革之前活跃了,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形式主义充斥着很多课堂教学活动,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味越来越淡,类似语文的味道越来越浓。  【关键词】课改新课标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4-

2、01  课改以来出现的诸多教学问题,究其根源,大致概括为三点:首先对“课标”的理解不够细致、全面,其次是评价机制改革工作滞后,最后是习惯势力使然。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呢?我总结出了如下三点: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教了多年语文的老师也会说,语文语言和文字文学的综合,语文不简单啊!诚然,语文确实是复杂的,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慢性”机制决定的;但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却是简单易行的,就是“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①众所周知,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练,“课标”在读书的

3、部分明确说明:“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②“课标”里还说:“4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③。这就是明确地说读书、写作就是语文实践。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简单来说,“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④而不是“三个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和知识与能力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是相容相通的,而不是互相独立、互相游离。值得一提的是:知识能力要上

4、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正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吗?  二、抓住根本教语文  这里的“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的本体;另一方面是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听、说就是“语”的层次,读、写就是“文”的层次,这就是语文的本,按照课标的说法,语文的根本就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所以,语文教学的根本,即,语与文的有机结合。  我觉得语文教科书是最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开发与利用的教学资源。毕竟,教材都是根据“课标”的精神和指示来编写的,是“课标”对语文教育教学

5、工作各项要求的具体化、明确化。  现在很多“主题式教学”[1]提倡超越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超越文本是值得肯定的创新模式,我说的是在研读文本与把握文本基础之上的超越文本。如若对文本不求甚解,怎么超越文本呢?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力求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这里有三点要引起注意:一是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4。[2]二是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必须让学生接触语言文字,品味其中蕴含着的思想内蕴,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

6、[3]三是要鼓励多读,经典篇目要熟读成诵。并在一定积累的前提下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三、切切实实教语文  无论课堂教学还是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喧宾夺主。听课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发现:尽管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又如,把合作学习与四人讨论这两个概念混淆,动辄让四人小组讨论,没等学生展示充分,又停下来进行下一个环节。这样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热闹活泼的一节课,却不能带给

7、学生切实的读写训练,不能就所学内化为能力和素养,只能是舍本逐末。  在教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的存在着不讲实效、追求浮华的问题。过分追求观赏性、可看性,多得是花样,出不来实效。有些教学研究文章,一味追求所谓“学术性”,引用一些看似高深的学术语言,胡乱拼凑出一堆名词,显得绮丽多才。  对于训练,“课标”似乎有些淡化了。在我看来,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自然需要在日常的练习中习得和强化。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课标”不提倡繁琐、机械的训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

8、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4[5]所以说,基础性的知识技能层面,如识字写字积累、读书感悟,还是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  不难发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等价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因为涉及思维、理念、实践等各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有一个心理准备,由经验的量的积累,转变为成果的质的飞跃。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钻研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重建,才可能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课改之路。  注释:  [1]参见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陈文典的《主题式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