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

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

ID:3122709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_第1页
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_第2页
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_第3页
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大学数学的教与学  摘要:学好数学不等于拼命做习题、背公式,而是要着手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自觉地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为全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夯实基础,鉴于目前充分认识到这点还不够,很有必要在较大范围内大力进行宣传、引导工作。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对大学数学的认识  数学在本世纪得到空前发展,数学的应用不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致有人说“被人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数学科学,是技术变化以及工业竞争的推动力。中学数学在学习知识时更多

2、的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  我对大学数学的教与学,有下列几点看法:  一、关于教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自己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如果把所学科目比作“大树”,每个知识点就是“果实”,你不

3、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享受”4果实的甜美。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交给学生“钓鱼”的方法,更应该时刻丰富自己的知识,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知识,还是在教学生知识的同  时,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一直以来,这也是我在教师行业的职业目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一定重视备课,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心”中有“粮”讲课不慌,上课不累,甚至遇到突发事件也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奇思妙想”。既要备知识又要备学生,要从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选择最佳方案,

4、过多而繁杂的内容成了课堂的干扰、累赘,喧宾夺主,学生在课堂里走马观花以致眼花缭乱,陶醉于沿途的美丽风景而影响了思考“繁华落尽一场空”,没有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将学生的主体换位,只能“黑夜里狂欢”。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构建知识框架:  1.在教学中逐步传播数学文化  首先注重专业认识,尤其是专业发展历程,对概念、定义、定理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历史典故、数学家照片、图形等内容讲解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识学科思想和发展。  2.课堂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诸如“故意讲一半,留一半

5、”4,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去思考,从现象看本质,找到规律。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对暂时差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心,使其向优生转化。  二、关于学  学生的大学学习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学缺乏兴趣;(2)基本概念;(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4)抄作业;(5)不重视考试;(6)许多高校出现背题的现象。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发现大学学习好像已经不是学生的侧重点,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1.培养学习兴趣  无论学习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兴趣、动机

6、、目标作为动力。俗话说:“拥有初恋般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可以成就某种事业。”而这种热情源自兴趣,所以,学会学习首先应当培养学习兴趣和注重培养专业思想。  2.激发学生自主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构建,使学生既感到好奇,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教师掌握好教材,把握住知识间微妙而又紧密的联系,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同化”“顺应”,使学生将知识“请进来,消化掉,走出去,变自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运用自己合适的方法,构建自己特色的“楼房”。阿特

7、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课程内容。采取一种递进的方式,则会使学生接纳,并且也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3.保持好奇心4  大学课程大部分与高中的知识衔接并不是非常多,学生对于老师每天都要传授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从教师角度来讲,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就要上好每堂课,让课堂“不只是直线上的点,更应该是网上的点”。运用惊奇、复杂、困惑的方法,制造一种模棱两可的刺激,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真正达到理解范式思维分解的目的。  若通过教学,学生提高了学习

8、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那我们的教学才算是较成功的教学,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海林.谈高等数学的课程特征与学习方法[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