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

ID:31227579

大小:1.64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专题5板块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专题是高中地理“岩石圈”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自然地貌与人工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属于“增长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所谓“增长点”是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透析海陆变迁和地壳运动的成因内核,解释许多有关大地科学的复杂现象,还可以充分挖掘本专题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内涵,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逐步习得科学思维方法,即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

2、研究方法,从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上升到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从一般科学的思想方法再上升到科学哲学的思想方法。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百科知识基础,爱好表现、敢说敢辩,所以教学上应多让学生发言,内容上要把握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消极被动接收为积极主动思考,最终让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重点掌握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

3、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地幔物质循环、海底扩张等原理,学会科学推理方法,培养分析判断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表达和与人交往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大陆漂移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海底扩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领会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懂得前人研究成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

4、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最高境界——科学哲学观。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2.难点:三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板块运动的动力。五、教学安排1课时六、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七、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教师运用“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历程示意图”为情境设计问题: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育的少,放松了对分管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对分管部门干部发现的一些违

5、规违纪小错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用发挥不够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①是什么“增高药”使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②“沧海桑田”表现为升降运动还是水平运动?【设计思想】问题①中诙谐的语言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问题②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划时代意义作铺垫。此环节旨在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力争“课伊始趣即生”。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沧海桑田的变化是确实存在的。至今它还在以每年平均10毫米的速度继续上升,每万年约抬

6、升2.21米。“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海:大海,桑田:农田。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鬓,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晋·葛洪《神仙传·麻姑》(二)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1.

7、“大陆漂移学说”——超越时代的理念(1)出示世界地图,教师设问:“观察各大洲大陆轮廓图,你有何想法?”;预计学生可能会说:“大西洋沿岸的大陆可以拼合在一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加以提示。(2)教师设问:“难道这是巧合吗?”引发学生设想:“可能这些大陆原来在一起,后来分开了。”教师及时鼓励:“当年魏格纳也是这么想的,你们具有科学家的潜质!”适时介绍魏格纳的故事,接着追问:“如果你是魏格纳,你如何验证你的设想?”随着学生的七嘴八舌,证据逐渐清晰:古生物:植物化石——舌羊齿,这是一种2.5亿年前的的蕨类植物,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等地的晚古生代

8、地层中。种子大而易碎。古气候:魏格纳等曾将分布于不同大陆上的古气候遗迹——石炭纪蒸发盐、煤等的分布标在联合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