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

ID:31239110

大小:12.65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7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2 归纳概括题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案2 归纳、概括题【考点索引】考点题源设问方式形象归纳、概括2015年北京卷《说起梅花》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2015年天津卷《云和梯田》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2015年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4分)2015年四川卷《太湖碎锦》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情感归纳、概括2015年四川卷《太湖碎锦》文章第②段写了

2、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考点1 形象归纳、概括考点解读考纲对文学类文本的要求之一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作品的形象”广义上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散文中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记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欣赏散文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形象的特点以及塑造方法和作用,二是形象的内涵、意义。知识储备认识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掌握其分析方法1.基本概念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

3、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2.分析方法(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等。④从写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散文写

4、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典题引路(2015·天津卷)阅读文本见本专题“真题体验”第一题。1.内容见“真题体验”一、第4题。2.内容见“真题体验”一、第3题。思维提升解题指津“四角度”把握人物形象特点1.叙事情节——在阅读时注意分析事件,理清情节,进而从中概括人物形象。2.细节描写——从人

5、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细节,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3.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概括。4.评价议论——分析作者带有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概括分析。考点2 情感归纳、概括考点解读作者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比较明显和集中;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般要注意着眼全篇,着力词句。一、抓要点句这些语句,常在文末(所谓卒章显志),或是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

6、就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抓议论抒情的词句文章不是无情物,行文中一定会流露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抓住了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词句,便能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体会对比和烘托的词句有时作者为了把情感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鲜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一个方面进行对照。议论性散文中,常用对比论证使正面观点更鲜明、更有说服力;记叙性散文中常用侧面的陪衬、烘托来加强正面人、事、物的表现。这种写法一般有两种情况:(1)正反对比: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从而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2)相似辨析:有些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在叙述、说明

7、或议论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所以,我们可以从比较的文字或起侧面烘托作用的文字中去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观点。四、体会描写形象的词句正如京剧中人物的脸谱,贬褒一眼便知,在人物的描写或景物的描写中,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褒贬感情。借助一些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有关注释等,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典题引路(2015·四川卷)阅读文本见本专题“真题体验”第二题。文章第②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解析:该题型为情感概括题。解答此题主要是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

8、整合,先找出相关语句,再归纳概括。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思维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