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

ID:31260961

大小:9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管理】知识点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知识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

2、成祖又成立了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知识点3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知识点4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

3、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基础过关】知识点1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B)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知识点2朱元璋强化皇权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上文中的我朝是(C)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

4、文物是(C)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知识点3科举考试的变化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C)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

5、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D)A.废除行中书省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A)①玉米②甘薯③小麦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D)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能力提升】8.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C

6、)A.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9.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B)A.叙说科举的兴起与变迁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细述三省六部的分工职能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

7、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

8、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答案: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