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

ID:31264860

大小:54.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_第1页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_第2页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三策略[摘要]数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预留空间、有效指导、细处着手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关键词]数学阅读培养策略数学语言阅读,总是和语文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情况,以及课堂当中的互动交流情况,而忽略了数学阅读。要想提高学生提取、整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z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留空间,激发阅读兴趣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不同,并不是简单地读数学教材中

2、的某些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例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先出示古代名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算出了答案,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但是他们也想早点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教师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中的例题〃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学生推导出了之前名题的正确答案。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公布〃

3、鸡兔同笼〃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有效指导,优化阅读方法学生刚开始对数学阅读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优化数学阅读的方法。L动口与动手相结合阅读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一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如果能同时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对于概念、定义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加上着重号、标出关键词等;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则可要求学生画一画,用具体的图形描述抽象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

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干米。两车在距中点32干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时,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32-(56-48)=4(小时),4x(56+48)=416(千米)。这时,教师要求学生重读题目,先找出关键词,再想方法画一画线段图。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很快发现了32千米并不是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差,从而发现错误,顺利解决了问题。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些教材内容涉及课本知识的延伸、应用及数学发展的小故事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后z可适当将学生思维延伸至课外。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后,教材安排了一段阅读材料〃人们很早就认识了圆,在我国古代名著《墨经》中就有这样

5、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教师让学生先读一读,同时给他们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要求上网搜索关于圆的相关知识把关键的内容摘抄下来第二天组织课堂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了他们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三、细处着手,形成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1•培养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很多学生不认真读数学书,导致对很多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不完整,造成数学学习困难。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差倍〃应用题时,我让学生读一读课本,找找差还可以怎么表述?学生带着问

6、题读了课本中相关的内容,找到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不同的表述方法。2培养阅读数学题目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做题时,还没有读完题目就开始解题,容易造成解题错误,而且当遇到相似的题目时也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解题前至少要读三遍题目。第一遍通读后能了解题目的大概意思;第二遍读后要能复述题目意思;第三遍读后要能找出数量关系。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数学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进行数学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