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

ID:3127024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_第1页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_第2页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_第3页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_第4页
资源描述:

《“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辨正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的“行”字,到底是读háng还是读xíng呢?这还得从句意、词义、音韵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要理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句意,首先要谈及“贰”的词性用法。对于“贰”字,历代名家多所训释,但举其要者却只有两家:一是东汉的郑玄(唐孔颖达附和其说),一是清代的王引之。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云:“贰当为?之讹,?音他得反,即‘忒’之借字也。”[1]忒,差错,过失。这样诗句“爽”“贰”同义对举,翻译为:女子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出现了差错。郑笺曰:“我心于汝故无

2、差贰,而复关之行有二意。”正义曰:“言我心于汝男子也不为差贰,而士何谓二三其行于己也?”[2]郑氏解“贰”为“二意”,孔氏则径以“二三”解之。郑、孔虽未直言,但实际上是把“贰”当作数词“二”的借字看待的。现代学者特别是当代学者,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数词用如动词”的说法,而且流行甚广。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贰,不专一。用如动词。”[3]教材也依此注释:“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爽,这里是差错的意思。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依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其句注释之异主要在于“贰”字的词义理解上,但无论哪种句意解释,此

3、处“行”的词义是一致的,都作“品行”“行为”解,理应读成xíng。  既然根据其词义句意判断此处“行”应读xí4ng,那为什么标准朗读磁带及网上一些名家朗诵却读为háng呢?在此读háng是否就错读了呢?对于这些问题,又必须从音韵上去寻根究底。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是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诗歌的美学本质,在于能够用优雅的字句抒写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而声韵音乐则是表达诗歌情趣的特佳方式。一首好诗,不仅要有好的意境和情思,而且也需要音韵和节奏的配合,才能表现出感人的诗趣与韵味。自《诗经

4、》三百篇起,中国的传统诗歌,都有明显的韵律和节奏。许多流传至今的传统诗歌,原来都是可以入乐的。早在《尚书?虞书》中就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之“诗乐同体”之说。作为中国最早诗歌总集的《诗经》,在韵律节奏美感上已相当成熟。然而,从古至今,凡是认真读过《诗经》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诗经》不少篇章中的语句,按今音读并不完全符合押韵的要求。如《国风?齐风?载驱》中有:“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这里“汤、彭、荡、翔”属于韵脚字,其中“汤、荡、翔”均属ang韵,而“彭”字则属eng韵。再如《国风?曹风?下泉》中

5、有:“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这里“萧、周”属于韵脚字,“苞”字属ao韵,“周”字属ou韵。  面对《诗经》中存在的押韵问题,历代文字训诂学者,采取通转、叶韵的办法,指导人们临时改变一些韵脚字的读音,以寻求原作声韵的协调。叶(xié)韵,又称“协韵”“谐韵”。所谓“叶音者,改其本字之音以叶他字之音也”。[4]关于“叶韵”问题,早在南北朝时期,沈重在《毛诗音》中已有“叶韵”4之说。今韵与古韵因古今音变而有不同,如以今韵读古韵文,多不和谐。如人们所熟知的《关雎》篇:“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处“?”“乐”同

6、韵,“乐”叶韵,可读作“要”或“劳”去声。[5]又如《国风?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右”,古音为“已”,与“?”“?”叶韵。[6]此类现象,在《诗经》中可谓不胜枚举。可见,叶韵在《诗经》中的运用已相当普遍。  现在我们来分析《氓》第四段的韵部: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很显然,这里押两个韵:韵脚“陨、贫”,文部;韵脚“汤、裳、爽、行”,阳部。既然“行”同为阳部,那么其读音应叶韵为“杭

7、”(háng)。  其实,“行”叶韵为“杭”,在《诗经》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行、英、翔、将、姜、忘”谐韵。《国风?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裳、兵、行”谐韵。以上“行”皆为行走之义;因谐韵,皆叶韵“杭”。  叶音说是人们认识古音的一个阶段,但是,叶韵不是随意的,主观改字显然是不科学的。明陈第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8、明末清初,顾炎武根据《诗经》等先秦韵文韵例、古文字谐声关系以及声训、假借材料,离析《广韵》韵部,得到先秦实际韵部。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江永认为古音本来就存在于方音之中,提出“4方音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