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

ID:3127632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_第1页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_第2页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_第3页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_第4页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71-02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高度总结,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学习语言知识,其中不少蕴涵丰富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精髓的文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不少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却常常只专注于词语、句式、翻译的教学,而忽略了引领学生认知文

2、言文的美。教师应如何在教授文言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所蕴涵的美?笔者认为,教师可从“读”着手,结合对情境、文字、背景、人物与感受的分析,使学生体验到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意蕴美、故事美、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5  文言文句子长短相间,平仄错落,每一篇文言文都有自己的音韵、节奏,正因有了这些音韵和节奏,才使文言文从平白无奇变得熠熠生辉。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每一篇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这就需要学生深入文言文,分析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文章的感情

3、基调、作者的创作心境,设身处地地猜测、揣摩、理解。只有针对不同的文章创设不同的情境,才能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使学生逐渐克服语言障碍,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言文文字背后的深意,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地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如语文出版社(本文所涉教学案例均选自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一课,3~4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3段笔者指导学生把握住以“悲”为朗读基调,放慢语速朗读,加重“阴风”“浊浪”“日星”

4、“山岳”等词语的语气,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感受“迁客骚人”登楼睹物的伤感之情。第4段笔者指导学生以轻快的语速语调朗读,并根据文意断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让学生从中体会洞庭湖上春光明丽的景象和“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喜悦之情。  又以八年级上册《满井游记》为例,把握文中“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正确的节奏可帮助学生理解语义,因此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朗读方式,进入角色内心,拉

5、近与文言文内容、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发掘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二、研读文字,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5  文言文用词惜墨如金,字词意蕴丰富,值得慢慢咀嚼品味,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重于疏通句子,解决字词意义,而缺少引导学生精心品味文言文,无形中减少了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让文言文学习变成空洞、机械的字词、句式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在学生熟读或背诵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文言文精心研读,仔细琢磨,多引导学生含英咀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故事发展脉络,研究字、词及其选用的含义,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

6、让文言文散发出原有的韵味。  例如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一文,在教学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这段话由两句七字句起头,后衔接五句四字句,最后是一句五字句。结构分析清楚后,学生在反复读和细细品味中,会感受到这一段文字匀称而不呆板,节奏明快而又富于变化,流畅而又婉转,从中切身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这样富于语言美的句子,学生不经过慢慢咀嚼品读,是体会不到文章妙处的。再如“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句,既写出了游鱼自由闲适

7、的神韵,更写出了鱼与人之间情趣相同,细细研读之下,才能感受到文章的神来之笔,意蕴之美。  又如八年级上册《石壕吏》一文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一句,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推敲“夜”和“捉人”这两个词,体会老百姓被强制“征兵”的无奈与辛酸,感受战乱时代官府的暴政。  三、深度阅读,感受文言文的故事美、人物美5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不仅记叙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还包括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对故事发展前后的关联、人物个性的分析、把握,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在细细品味中陶冶情操,获得审美喜悦,如花木兰的勤劳勇

8、敢,岳飞的精忠报国,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包拯的刚正廉洁……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干将莫邪》时,要求学生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不断依据故事发展和人物特性进行深度阅读,不断挖掘文言文的层层深意:第一读,从头至尾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文,感知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及故事发展的大致脉络,对教材形成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