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

ID:31277347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_第1页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_第2页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独占一隅,不可忽视。本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教学提出的要求,从中国诗画悠久的历史、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对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的实施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湛的语言,凝练的意境流传至今,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古诗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工于音韵。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2、了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采用“品诗-评图-配画”法,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尤其对于实现新课标中古诗教学目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有极大的帮助。  一、品读古诗,其乐融融变身“美食家”  (1)找趁手碗筷――自主识字。古诗中的识字教学,先要从最基本的读准字音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行解决,教师只需检查反馈即可。接着便是识记字形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对于

3、“我会写”的字,也可以交给学生相互提醒――如何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就像引导学生去找一套趁手的碗筷,为畅享美食打好基础。3  (2)饮餐前靓汤――熟悉诗人。“诗由心生。”每首古诗的形成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是诗人心灵的映照。为学生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生平,就像奉上一煲餐前老火靓汤。例如《回乡偶书》,只有让孩子们熟悉诗人写作的背景,学生才会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更深的体会。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叫作贺知章的大诗人,他很年轻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做官,到86岁才回到

4、日思夜想的家乡,却被家乡的孩子当成了客人。他心有感触,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如果学生不了解贺知章大半辈子离家在外打拼的艰辛,不明晰他在垂垂老矣的年龄才“落叶归根”的背景,又怎能理解诗人被家乡孩子当客人的错愕、无奈和伤感呢?  (3)品美味佳肴――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旨在通过吟诵把古诗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情境引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语

5、感训练,并尝试着边读边想象古诗画面。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就像色香味各异的菜肴,能让“就餐者”保持读的兴趣,丰富读的收获。  二、评议插图,谠论侃侃生成“评论家”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图上,通过画面去对应诗句,以图悟文。如在引导学生评论《草》的插图时,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3古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原。看插图,你觉得文中的插图什么地方画得好?”学生开始了再一次的咀嚼诗句。有些学生说:“图中的小草长得很茂盛,让我感受到了‘离

6、离’的样子。”有些学生说:“看了图,我知道了‘荣’就是小草长得特别有精神,有活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评论家,他们通过插图再一次不着痕迹地咀嚼了诗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  三、配画诗图,才思绵绵成就“小画家”  通过“品读古诗”“评议插图”这前两个环节,学生诵诗文,观诗图,古诗的意象在其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心中的诗情越来越浓烈,诗境越来越优美。此时,我会趁势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图画的构想,然后自行配画。关于古诗《草》,有的学生把对古诗的配画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幅插图,由每个季节小草不同的长势展示出“枯

7、”“荣”的样子,秋季的画面上还出现了熊熊的“野火”……关于《村居》,除了婀娜的垂柳,青翠欲滴的小草,学生们配画的诗图上还出现了课文插图中没有的黄莺。“草长莺飞二月天”,可爱的黄莺和天空的纸鸢竞相飞翔,好一派动人的春光……孩子们的画充满了自己的个性,彰显着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这几年,我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采用“品诗-评图-配画”法,和孩子们一起从一首首诗情浓郁、气质浪漫的古诗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品诗意,悟诗意,抒诗意。我领着孩子们,孩子们簇拥着我,一起快乐地走在古诗的王国里,享受着挥洒才思的幸福。这种美

8、好的境界,难道不是“诗情画意两相宜”吗?  (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第一小学)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