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ID:31277757

大小:10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_第1页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_第2页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_第3页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_第4页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在高中人教A版教科书中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及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中出现,其中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还给出了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高考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而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动点的轨迹方程的理解及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都存在困难.本文将列举近三年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及解题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代入法  代入法分为直接代入法和间接代入法两种.在解析几何中,代入法就是要求哪个动点的轨迹方程,就设哪个动点的坐标为(x,y),然后根据动点的坐标(x,y)与已知条件

2、的关系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利用代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因此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代入法显得尤为重要.  1.一般来说,所研究的动点与题目所给的方程或等量关系有直接的联系,用直接代入法  直接代入法的步骤可简单归结为五个:建系;设点;列等式;代入;化简.  【例1】(2012,四川,理)如图1,动点M到两定点A(-1,0)、B(2,0)构成△MAB,且∠MBA=2∠6MAB,设动点M的轨迹为C.求轨迹C的方程.  分析:题目要求轨迹C的方程,给出的等量关系是∠MBA=2∠MAB.根据点的坐标及给出角的等量关系,我们可

3、以利用两点斜率公式求出∠MAB和∠MBA的正切值,然后再根据二倍角公式将两角的正切值联系起来,得到所要求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轨迹C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显然有x>0,y≠0.  图1当∠MBA=90°时,点M的坐标为(2,±3);  当∠MBA≠90°时,x≠2,  由∠MBA=2∠MAB,  有tan∠MBA=2tan∠MAB11-tan2∠MAB,  即-

4、y

5、1x-2=2y1x+111-(

6、y

7、1x+1)2,  化简得3x2-y2-3=0,方程经过点(2,±3).  综上可知,轨迹C的方程为3x2-y2-3=0(x>1).  评析:(1

8、)根据M、A、B三点构成三角形可得y≠0,由∠MBA=2∠MAB可得x>0;  (2)当∠MBA=90°时,正切值不存在,而题中∠MBA有可能为90°,因此要分情况讨论;  (3)由于最后得到轨迹C的方程是双曲线方程,又因为由题设知x>0,所以可以进一步得到x的范围为x>1.  2.若所研究的动点与所给的方程或等量关系没有直接联系,可以通过找出既与所给方程或等量关系有直接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动点有关系的辅助动点.6  如辅助动点Q的坐标可用所研究的动点P的坐标表示,而又找到辅助动点Q的坐标与所给方程或等量关系的联系,那我们只要将点Q的坐标用点P的坐标表示,再

9、将其代入等式即可.这种方法就是间接代入法.  【例2】(2012,湖北,理)设A是单位圆x2+y2=1上的任意一点,l是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D是直线l与x轴的交点,点M在直线l上,且满足

10、DM

11、=m

12、DA

13、(m>0,m≠1).当点A在圆上运动时,记点M的轨迹为曲线C.求曲线C的方程,判断曲线C为何种圆锥曲线,并求其焦点坐标.  分析:题中所求为动点M的轨迹方程,选取的辅助动点应为点A,它是所给单位圆x2+y2=1上任意一点M,与所求动点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14、DM

15、=m

16、DA

17、(m>0,m≠1).  解析:如图2-1,设M(x,y),A(x0,y0),则D

18、(x0,0),由

19、DM

20、=m

21、DA

22、(m>0,m≠1),可得x=x0,

23、y

24、=m

25、y0

26、,所以x0=x,

27、y0

28、=11m

29、y

30、①,  因为点A在单位圆上运动,所以x20+y20=1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即得所求曲线C的方程为x2+y21m2=1(m>0,m≠1),  因为m∈(0,1)∪(1,+∞),所以当01时,曲线C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两焦点坐标分别为(0,-m2-1),(0,m2-1).  图2-1图2-2(01)  评析:根据题目所给的m的

31、范围,对曲线C为何种曲线进行分类讨论.6  【例3】(2013,辽宁,理)如图3,抛物线C1:x2=4y,C2:x2=-2py(p>0),点M(x0,y0)在抛物线C2上,过M作C0的切线,切点为A、B(M为原点O时,A、B重合于O).当x0=1-2时,切线MA的斜率为-112.  图3(1)求p的值;  (2)当M在C2上运动时,求线段AB中点N的轨迹方程(A、B重合于O时,中点为O).  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当x0=1-2时,切线MA的斜率为-112”及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当x0=1-2时,A点坐标及切线MA的方程,从而求得y0的取值及p的值. 

32、 (2)分别设N(x,y),A(x1,x2114),B(x2,x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