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ID:31279518

大小: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国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晚,直到1998年,国家才开始重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建立起一些重点实验室等,但和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借鉴美国校企合作开展的经验,可以给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带来重要的启发。现代工程的综合性、交叉性、创新性、社会性愈加明显,工程教育内涵也从工程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拓展,与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深入融合。在此背景之下,“卓越计划”应运而生。一、美国校企合作的发展历史美国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合作教育”这个词,1909年,美国东北大学新建立的工程学院参照这一模式在整个学院开展了合作教育计划,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

2、1917年合作教育计划在辛辛纳提大学由工程专业扩展到了商业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美国校企合作发展的黄金时期,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牛四维的推动,使得校企合作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80年代左右校企合作的规模已达到发展的高峰。纵观美国合作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一)政府政策。《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职业教育法》初步确立校企合作专项拨款、《帕金斯法案》制度化合作教育拨款、《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确立校企合作的核心地位、《职业培训合作法》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政府在促进合作中不可或缺,政府积极实施有效政策并

3、颁布相关文件支持校企合作,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也严格的监管企业履行其应尽的义务,鼓励企业积极与学校合作。政府通过立法等方式为校企合作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使得校企合作得以快速推广,再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保障企业和高校的利益,让校企合作的作用最大化。(二)学校重视。学校能够明确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在未来良好的适应在企业里工作,成为提高社会牛产的力量,所以学校重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积极就企业及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做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动向。除人才培养之外学校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科研,积极发展

4、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一资金”关系。而在学校承担来自企业的科研项目时,无疑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与生产紧密相连的技术研究方向。(三)企业配合。企业想要做大并能长久生存,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愿意和学校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与此同时企业家担任学校的课程讲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市场。同时企业通过购买高校研究成果或与高校教师间进行“技术一资金”型合作的关系来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四)学生积极。学生重视切合市场需求的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及企业的要求,让校企合作事半功倍。当然,校企合作之所以能够经过那么多年蓬勃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校企合

5、作能够带给企业、学校益处,双方能够各取所需,从中受益。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也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到了与管理或销售等企业中非研发部门的相关知识。二、美国校企合作的特色模式(-)高度市场化和制度化的合作模式1•人学对产业需求的有效反应。产业需求为导向不仅体现在为企业培养专项性人才方面,还表现在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接。新兴工程学和应用科学学科的制度化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大学教育改革取得的最显著成效之一。同时,美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商业导向性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吋可以更好的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这

6、些新兴学科和商业导向性课程的建立,反映并加强了高校与各类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证明,创新突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止是美国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2•校企合作的地方化和制度化。从起源来看,美国大部分公立大学特别是社区大学的成立大多带着由当地特定需求所决定的使命和风格,这直接导致学校的资金和生源对当地的需求和风俗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社区大学的合作教育也多以服务本社区经济为宗旨。对当地经济发展存在价值的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了早期美国大学一项基本任务,多数情况下,学校和企业的培训活动和研究工作都是一起进行的。这种地方化特色非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淡化,反而凭借其实用性特点逐渐实现了制度

7、化。1994年5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学校至职场机会法案》,该法案要求各州建立“学校至职场机会”体系。《学校至职场机会法案》成为了美国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基石。而在这之后的《职业培训合作法》赋予企业各种职能,如咨询、导向、参与、指导等,促使企业全面参与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合作法》的实施使政府直接参与各州的职业培训,加强了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校企合作往更高的层次发展。(二)麻省理工大学的模式分析MIT(麻省理工大学)在创立之初就主张学院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