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

ID:31289270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_第1页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_第2页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_第3页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_第4页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  一、背景说明  2013年11月,我应邀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散文教学高端研讨会(与会者包括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教育专家),并上了一堂研究课。教什么?怎么教?心里特别纠结。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主办单位是高校,二是各地语文教育理念不同。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高校相关理论有很大距离;作为一线老师,又不太了解香港、台湾的语文教育状态,要找到聚焦点,得到共同认可,很有困难。既然是研究课,我想就将我正在思考的散文教学的取径呈现出来,供大家商磋,这也许会是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不合常规的设计,以老舍散文《想北平》为例子,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二学生

2、一起研究了以下两个问题:合适的阅读知识、阅读方法可能是什么?“我”(学生)用什么知识读这一篇散文?  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公开课,不会把内容指向阅读方法研究,多指向文本、作者或者读者的思想情怀等。前者属于语义学研究范畴,描述语言事实,分析语言外部形状,以不同标准对语言性状进行分类;后者为解释学的研究,关注语言世界的内在东西,分析说话的内部过程,这个内部过程表现为语言的运用――语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为什么?怎样表现思想情怀?7  我们知道,日常教学普遍在解释学的领域,尤其是公开教学,我几乎没有看到侧重于语义学领域的公开课,只有在复习准备考试或者试卷讲评时会在字词句、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表

3、现手法的范畴里讨论阅读答题的方法。因为阅读方法研究吃力不讨好,且不说抽象性的方法研究容易“冷场”,光是究竟应该以什么方法阅读并无定论;虽然课改已经历了十多年,但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并没有摆脱上个世纪中期的建构框架。以陈旧的阅读知识教学必然会导致课堂内容的陈旧。而解释学研究范式可以沟通思想,拉近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人与人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这种教学贴近学生经验,容易产生共鸣、达成共情,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这堂课的设计舍弃常规和陈式,和学生一起分析自己是怎么阅读的,也就是说自己以什么知识(方法)阅读。这与学生的听课经验、习惯迥异,产生了陌生化的课堂效果;课后引发了专家、同人的热烈研讨;

4、我也从这堂课得到启发,重新认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二、问题探讨  (一)经验,想象、预测与推断他者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借助想象、预测、推断来理解课文和作者,解释文本、作者与我们发现的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文化,这类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能够看到,也是师生所习惯和擅长的。例如教学老舍的散文《想北平》,我们可从下面的教学实录可见这一点。三位学生在课堂上交流阅读这篇散文的体验:  生1“真”7字,朴素、简单,但又缺失不得:这是诚挚的爱的表达。蜻蜓和塔影,也固然是极为渺小的片段,而一种赤诚的爱却使这种感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地方。说不出的,最终吐出来,

5、掩不住;道不明的,对母亲的爱也和它一样深沉。记忆是点,时光是线,这座城是面,而爱将它们拼合,是深入心灵的空间。  生2为什么爱北平?的确说不出。相信老舍可以找出北平无数个好处,一条一条欣喜地写与我们看:“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这些都是让他喜爱、思念的,然而这是他因爱而生的感悟,缘何而爱北平,大抵是文字无法解释的――这种爱源于心灵,“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是的,这才是老舍的北平,因为他的爱而独一无二的北平,这是老舍私藏的幸福。  生3中国自古有“杜鹃啼血”的说法,老舍先生这里是借用,他对北平的爱在“血”里。“

6、血”是什么?是老舍对北平的回忆、印象等,是最初的“知识”“印象”“性格”“脾气”……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全部!老舍无疑把对北平的爱从回忆的画面,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于我(该生为南京人,笔者注)而言,南京也是如此。  学生这些理解已经到达甚至远远超过了教学的一般要求。其中有很多合理的想象、预测、推断,比如“诚挚的爱”“源于心灵”“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等等,这些想象、预测、推断符合文本世界和老舍的世界,也丰富了这两个世界;反过来,这两个世界与学生生活的经验具有相一致的地方,也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进入文本,抵达老舍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构建了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从阅读交流中发现了作

7、者建构世界的方式与自己的经验相似之处,同时也建构了“他者”(这个他者是我的经验中的他者),包括作者与文本。7  即使还有学生的理解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水平,我们把教学参考书或者自己的理解告诉他们有用吗?未必有用。学生面对文学作品就像面对他自己,面对他的内心,有他的“绝对精神”(黑格尔),与文学作品之间似乎根本不存在距离。相反,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解释却与学生有距离,反而会拉开学生与文学作品(或作者)的距离。那么教师在课堂里能够给予学生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