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

ID:3129266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_第1页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_第2页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_第3页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认识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为背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及选修(下面简称新教材)”为载体,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对新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就新教材的使用进行了理论的思考,提出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高中化学  一、引言  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自治区),开始新课程实验,内蒙古地区从2009年开始实行新课程。而本校于2011年才开始新课程的教学,虽然已有一定经验可循,但对于旗县中学来说,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理念的转变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

2、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解好新课程的理念,用好新教材,是一线教师圆满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下面,谈谈对新教材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二、对化学新教材的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及发展的需要,突出特点如下:  1.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4  整个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特别是选修1、2,更是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学化学而学习,而是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3、养。  2.新教材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  新教材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教材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糖尿病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燃料电池汽车、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建筑物的定向爆破、各种材料、水果蔬菜、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潜移默化。同时都能体现出编者

4、的初衷――体现时代性与人文性。  3.新教材体现了基础性和选择性  新教材采取模块课程,内容更能体现化学某个专题或某个领域学科思想的渗透,满足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实现“让所有的学生都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4.新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4  首先,新教材采用彩色印刷,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其次,精选、多编排实验,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让学生能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新教材的衔接与过渡自然,习题少而精,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型试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三、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一线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如何应用新教材?个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老师要有热情、有勇气面对新课程。新课程对所有的老师,都是一种挑战。  第二,一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学科专业水平,同时不囿于化学领域,要拓宽知识面。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取,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原来的教学是为高考服务的,而新课程的教学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树立自己的专业自信心,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学问。  第三,新课程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理解学科思想,学会学习及研究本学科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

6、模块,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提供基础。  第四,教师不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自身的专业发展。老师们要加强合作式学习,加强教改研修,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要运用我们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争做研究型教师。4  总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要严格把握新课标、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借鉴已有的相关经验,创造性的使用新课程的教材,改变过去以教材为本的旧的教学理念,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新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

7、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一至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