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ID:31298895

大小:59.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_第1页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_第2页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_第3页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_第4页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论文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笔者就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浅析此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而言,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更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我国高校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必要性自邓小平同

2、志提岀“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党中央又陆续对教育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指示,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满足与两个适应”重要思想,在这一系列教育发展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我国的高校教育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与喜人的成就。而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要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要求的提出,也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存在的问题,即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创造能力不强,对学生创新潜力的培养也不够。放眼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也把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全世界教育发展战略的主流。比

3、如,2000年,印度的文盲率为%;2000〜XX年印度中小学的入学率仅为81%,小学辍学率达到%,初中辍学率更是拥有%之众;XX〜XX年,印度成年人的识字率仅为%。这一系列数据显示出的教育发展指标均较中国落后,但印度高等教育却培养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与他们重视高校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分不开。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面向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调查显示,XX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413万人,但就业率仅为%,这其中只有约10%的大学毕业生达到跨国公司

4、对人才要求的标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大学生面临着极为尴尬的现状,一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大批的毕业生根本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二是许多公司,尤其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过高,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来看,有许多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达到要求。跨国公司也认为中国目前创新型人才缺失严重,呼吁中国创造出更多一流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下的激烈竞争及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与高科技人才,我国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势在必行。二、我国高校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方法(1)最首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

5、教育观念,全面建立推广素质教育体系,树立科学、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要广泛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理念,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健全必须要树立科学、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也就是教育价值观。高校教育要能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也要积极开发引导学生的个性与个人能力发展潜质。培养他们思想不迷信权威,探索不停留于事物表面的浅尝辄止,创新不满足于前人已有的成果结论,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或创造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对事物寻根究底,敢于及善于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此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

6、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不同的潜质,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不拘一格、有针对性的开发与培养个体学生的天赋与优势特点。不要只让学生停留于书本上的学习,注重开发学生课内课外的创新能力。(2)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高校师资的培养与建设高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高校教师最主要的职责也是尽心尽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在社会的渗透程度,在我国教育领域不具备某些国外先进成熟的教学助学手段与教育体系的情况下,实行盲目的“教

7、育产业化”发展模式,不切合实际,盲目学习美国的教育模式与方法,虽然对当时促进科技与实业的结合,推动我国科技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其产业化的口号下,高校学校开始市场化、教育呈现商品化,学问也做得功利世俗。高校利用教育这一伟大神圣的社会事业赚取经济利益,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也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种流于虚名妄利世俗表面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了教师职业道德与自我素质修养的缺失,高校教育信誉一度大受诟病。教育的根本是育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以身作则,那么这对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以

8、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敬业精神来打动学生,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信任了解自己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