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教案

《东海之大乐》教案

ID:31301075

大小:57.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东海之大乐》教案_第1页
《东海之大乐》教案_第2页
《东海之大乐》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东海之大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海之大乐》教案确山二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案时间:星期:主备人:石常普使用人: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2、根据故事内容探讨寓意。3、理解庄子的思想并联系现实体会庄子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是本文的重点。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是本文的难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

2、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教材介绍】《东海之大乐》是《庄子》中的一篇寓言,主要通过河伯、海神若的表现和对话,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很多的局限,跳脱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寓言启示我们必须时时省察是否遭受了类似的蒙蔽,激励我们超越这些蒙蔽,向理想的境界靠近。【背景介绍】庄子在文中宣扬人类精神的一种理想境界,即一种不受地域局限,不受时间局囿并且不受教育束缚的大境界。地域、时间和所受教育三个方面,都能够对人

3、的见识和精神遭受蒙蔽。努力摆脱这些蒙蔽,才能使境界不断得到提升。二、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二)梳理内容:要求:结合注释自读重点字词:两滦()渚()崖之间不似磬()空三、阅读研讨小结1、实词两滦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东面而视。东面,向东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变化。面目,脸色。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认为少/轻。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墟〃,处所。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多,赞许。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受气,禀受自然之气。之:野语有之曰。说法,代词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今我睹子之

4、难穷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的,助词2、虚词: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于,被。拘于虚也。于,被。今尔出于崖V矣。于,从。莫大于海。于,比。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于,在。3、句式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四、探究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

5、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五、拓展阅读1.评《秋水》李性学云:不读《秋水》篇,胸襟终不开阔。细玩似未然。此犹是庄子皮肤语,第其议论痛快,笔势纵横发越,要自亘绝古今,所以人多喜之。(明#8226;孙鑛批点《老庄合刻》)2、《吕氏春秋#8226;去宥篇》云: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其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悦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

6、有欲得金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