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D:31304850

大小:2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

2、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当时 A.农业耕种技术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D.土地兼并严重3.《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4.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5.“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

3、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6.《周礼•考工记》载:“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

4、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7.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BCD8.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B.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D.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9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二五八,即农历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B.草市C.村落D.夜市10.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

5、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商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 11.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

6、发展的挑战13.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14.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

7、%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15.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A.洋纱和洋布B.咖啡和可可C.产于印度的茶叶D.产于泰国的香米16.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