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

ID:3131260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_第1页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_第2页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_第3页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_第4页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寻找文言文中的“美味”  语文课上,很多学生十分讨厌文言文,如果不是为了高考解题,很多学生是不愿意学文言文的。学生为何讨厌文言文呢?很大程度上是由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造成的。很多时候,文言文教学都是侧重字词、句式、翻译的教学,忽略了对文言文文化底蕴的挖掘与审读,这就如同没有加入调料的食材,任你如何烧煮,是很难让人感受到美味的。  要摆脱文言文教学这种尴尬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单调的文言文课堂加点“味”,让课堂多点美味,也就是语文教师要努力营造文言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文言文课多一点文化底蕴,多一点原本属于它的靓丽和芬芳,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应有的甘甜与魅力,受到古典文学

2、美的启迪与感染,那么学生出于对文化的欣赏与热爱,从而爱上向他们传授传统文化的语文文言文课。  语文是美学的载体,融知识美、文化美、人性美于一体,高中语文教材入选的文言文无一不体现了语文这一特点。这些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是浩瀚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充分展现了古典文学的精华与魅力。文言文教学应该是语文审美教学,其中既有文学形态的精美显现,也有教学形态的审美表现。6  所以应从审美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并探究文言文的语文审美功能发挥的命题,即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文言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

3、体验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学生语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艺术美的圣殿,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游记散文的意境美,赏析传记人物的人格美,鉴赏艺术手法的变化美,把握文章整体的风格美,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入选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无一不是其中的精品。这些传世名篇之所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蕴含一定的美学因素。如果说这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像一座恬静幽深的园林,那么,语文教师就应像导游一样带着学生

4、一步步走进园林中去,指出何处应拾级,何处当拐弯,何处该觅幽径,何处需荡轻舟,从而帮助学生领略每一处胜境,并在此基础上,对整座园林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乃至一木一石的设置作出审美的判断和评价。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苏教版)中的几十篇文言文,归纳起来其蕴含的美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课本中不少散文就描写了这种美。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飘渺浩荡的秋江夜景让人心旷神怡;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静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的豫章

5、秋景令人心驰神往;欧阳修在《秋声赋》中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庭院美景使人感受到万籁有声的自然魅力。  对自然美的欣赏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不仅能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操,寄托他们的理想,还能激发他们对生活对祖国的爱。而这些散文描写的景物,不仅再现了自然美,还表达了作家的审美情趣。因此,学生既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美的感受,又能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甚至在美的感染

6、下产生创作的冲动。贝多芬在谈到《田园交响乐》时就曾说:“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是和我们一块作曲的。”正因为他如此热爱大自然的美并受这种美的感染,才谱写出如此动人的乐曲。  2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课本中这些选文的社会美大致表现在以一下方面:  2.1人格美。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主人公坚持捍卫真理、不向恶势力低头等崇高伟大的人格,是一曲曲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之歌。例如,表现屈原独立不迁、董道不豫、忠君爱国的《屈原列传》;反映文天祥宁死不屈、忠于祖国的《指南录后序》;表现五义士蔑视权贵、坚守正义的《五人墓碑记》;表现韩愈不从流俗、坚守师道、教授后学的《师说》;

7、表现司马迁执著理想立志著书、忍辱负重甘受腐刑的《报任安书》等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将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他们塑造美好崇高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人情美。这类作品主要反映了日常生活领域里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6  例如,表现骨肉情深、孝敬长辈的《陈情表》、亲人关怀、夫妻恩爱的《项脊轩志》;表现对爱情坚贞不渝、大胆追求的《长亭送别》,表现珍贵友情的《管仲列传》……这些作品都表现了人间最纯真、最美好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