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

ID:31327389

大小:64.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_第1页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_第2页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_第3页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_第4页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谈儿童立场及习作教学我们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儿童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立场。立场很重要,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所处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本文就儿童立场与习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从核心来看是以什么为中心,旧课程以“知识”为中心,而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孩子”的名义,去要求学生,去教育学生,但结果却往往伤

2、害了学生。过去习作课,我们要求学生立意要健康,要有意义,要写积极向上的东西,孩子只好编造什么“公交车上让位子”“桥头上推车子”"公园里送回迷路的孩子”O我们过分强调程序性、操作性、技巧性,热衷于炮制种种写作方法,让孩子机械模仿、削足适履。长此以往,学生试图写教师想要的东西,成人腔调十足,把儿童变成了“小大人”O“儿童立场”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早在老子就主张“复归于婴儿”,教育向婴儿状态返回。孟子认为,孩子天性就是“善”的,教学只需提供“扩而充之”的条件就可以了,犹如园丁为种子提供阳光、雨露就可以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主张学生主动、自主地去发展,

3、教学不过是为学生善的种子提供好的发展环境。站在儿童的立场审视我们的习作教学,我们首先要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其次,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充分放松学生的心灵,改变僵硬呆板的面孔。再次,我们的习作教学要更加开放,关注儿童的生活与需求。比如,习作教学大多是在命题作文、结构作文、形式作文、文类作文、改写作文、课堂作文、考试作文等范围里训练。现在我们要向体验作文、意见书写、成长手记、生态记录、自我探索、生活作文、心灵对话、文学想象、戏剧编导等范围进行拓展。二、'‘儿童立场”就是要让儿童永不泯灭“天性”儿童的“天性”有八个词语:交往、成功、好奇、

4、幻想、游戏、模仿、尝试、赞扬。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好儿童的“天性”来有效地进行习作教学呢?1."交往”与“成功”一一儿童表达的需要儿童喜欢与他人交往,害怕孤单;儿童更喜欢自己能够有成功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儿童的特点,进行习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是这样说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注意“表达”和“交流”这两个词语,这是写作的目的。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

5、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真正交际的需要。如三年级上册习作2《我的自画像》,那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画画自己、介绍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墙上,让大家认识自己。五年级上册习作4《请您原谅我》,让学生把不便当面说的心里话写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交给对方。四年级上册习作3:“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就让学生写一写,然后贴上邮票寄出去。其次,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要转换角度,拓展渠道。如将学

6、生由学校角色转换为社会角色,如公民、记者、辅导员、志愿者、讲解员、导游等;将阅读对象由强势的评判教师转换为一般听众或弱势的交谈对象,如同学、读者、向你求教的小学生等;将写作目的由合乎规范获得高分,转换为与他人沟通、说清事实、讲明道理、便于理解和接受、对读者有帮助等。渠道主要指学生“发表”习作,也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读者群”。比如在校刊发表,在电台播出,在墙报上张贴,在学生间传阅,甚至由老师朗读,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网络习作”将学生习作放在网上,成为一个开放的文本,接受老师、家长及各种陌生人的阅读批评。1.“好奇”与“幻想”一一儿童探索的本能

7、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幻想”,喜欢到户外去活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探索”的欲望。蒙台梭利说:“儿童是小小的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就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儿童“好奇”与“幻想”的天性,因为习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教师理应让学生有生活、有体验、有感悟,这样儿童才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

8、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