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

ID:31331806

大小:350.1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08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_第1页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_第2页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_第3页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_第4页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供给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刘胜军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力图尽早令经济企稳。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三期叠加”概念,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屮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2015年初,习近平提出噺常态”(newnormal)这一概念来引导预期,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意味着中国承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但无论“三期叠加”述是“新常态”,都不过是对现状的分析而已。更重耍的是究竟该怎么应对?经过长期的摸索,中国政府终于在20

2、15年底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夜之间,社会各界言必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能拯救中国经济吗?供给侧改革瞄准了问题症结虽然美国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但美国已经步入加息周期,在全球经济体率先进入复苏通道。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是因为美国拥有最灵活的市场体系,能对危机做出快速反应,在最

3、短时间内“市场出清”。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点:危机爆发后失业率迅速攀升到10%以上的历史高位,然后很快就开始稳步下降。可以说,美国经济是“长痛不如短痛”、“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励志典型。(图:美国的失业率)中国是另一个极端。最初,中国认为危机是美国的,中国最多受到一些短期冲击而已,因此试图以“四万亿”刺激帮助经济渡过短期调整。不料,该措施不仅没能实现救赎,反而成为“大麻烦”的起点:首先,在中央“四万亿”旗帜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哄而上,地方债务激增,出现偿付危机,以致于中央不得不允许地方政府在2015年实施3.2万亿的“债务置换”,以时间换

4、空间。其次,产能过剩加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中美国(ChinAmerica)”模式。美国发生家庭部门“去杠杆”的危机后,中国本应削减产能,但却反其道而行之。据估算,2012—2014年间全球增加的产能有41%来自中国。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萨默斯指出:中国在2010年至2013年浇筑的水泥数量超过了美国在整个20世纪浇筑的水泥数量。这令实体经济的困境雪上加霜。最后,“四万亿”刺激政策导致中国债务问题急剧恶化。“稳增长”的实质是以信贷推动增长,导致债务失控。中国1949-2008年货币投放累计47万亿。2009-2012年四年就一下

5、子投放50万亿,超过前59年的总和。危机之前,中国债务/GDP从2000年121%温和上升到2007年的158%,但2008年后却一路飙升到282%的惊人水平。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债务主要集中于非金融企业(实体经济),成为全球实体经济债务负担最终的国家之…。此外,中国较低的失业率被证明并非好消息:大量僵尸企业依赖银行贷款输血而维持就业,只会拖延复苏步伐并出现更大的坏帐。Debt4o-GDPratioChinas20001218831582Q14282282Totaldebt2.1$trillion2007(图:中国债务水平激增。来源:麦肯锡)经历了过去7年的无效刺激,中

6、央承认“全面刺激的边际效应递减”;由于实体经济受困于过多的债务和产能,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的资金更多流入了楼市和股市,而非实体经济。2015年连续五次降息降准,对于提振实体经济效果甚微,而且由于PPI保持在一4-—6%的水平,这导致企业实体融资成本并未因为降息而得到缓解,而是出现费雪债务一通缩循环。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趺幅(图:中国PPI连续49个月为负。来源:国家统计局)更加尴尬的是,在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却在日木用疯狂购买制造了“爆买”(bakugai)一词,而且所购买的并非高科技产品,而是马桶盖、电饭煲之

7、类的生活用品,这更凸显中国这个世界第-的“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的软肋。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支出1.1万亿,相当于GDP的1.6%o2015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数量翻了一番,达到500万人,占日本境外游客总数四分之一以上,中国游客贡献的旅游消费占比高达41%。另外,星巴克也宣布未来5年在中国每年将新开500家店铺。可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并非有效需求不足,而是“结构性错配”:-方面生产出大量无效的产能,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却又没有能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预测“凯恩斯主义”的失灵:靠政府投资创造需求,拉动的无非是钢铁、水泥少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