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

ID:3133543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_第1页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_第2页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_第3页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_第4页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作文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  高考作文评阅强调真情实感的重要性,作为度过了十几个春秋的中学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积淀了一定的真情实感。但是,在课堂写作中学生往往不会表达生活中获得的感情体验,导致写出的文章与生活严重脱节,或平淡叙述故事,无情可抒,苍白单薄;或简单模仿套作,人云亦云,感情失真失度,着实让阅卷教师备受煎熬。是不是学生埋头读书就意味着与生活隔离,只能写出那种没有“生活味”的文章?其实不然,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天置身于生活中,不能让两者“脱轨”,相反,应让作品成为两者浑然一体、和谐共生的载体。  如果我们一线语文教师

2、能够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些尝试,就可以从技术方法的层面上引领作文教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教会学生写出情真文美的作文。  一、拥有真情实感5  学生拥有真情实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正常的智力,在生活学习中,就能对社会生活形成丰富多彩的视听觉的素材积累。这个素材积累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善于观察,懂得体验,学会捕捉周围生活的动情点、闪光点。但是,教师不能仅仅引导学生从生活素材、社会现象方面积累表层的形象感觉,要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利用观察分析探究事物的本质,遵循由面到点,由粗浅到细致再到深刻的渐进性原则,促使学生形

3、成细腻、深刻、独特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才可能达到积累的目的,才能形成可利用的感性和理性的情和感的积累,从而为他们笔下跳出自己青春脉搏的心语奠定基础。所以,要写出真情实感,就应让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以饱满的热情观察对待周围客观事物,培养建立自己的真情。  二、加工真情实感  1.由“真”到“正”,认真审题  鲁迅先生说过:思想大于写作。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不等想明白或者想不明白就急忙进行应付式的写作,造成越写越怕写,越怕写就越写不好的局面。修正此状况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学会讲“真”话。只有学生讲了“真”话,他才有进一步“想下去”和“写下

4、去”的兴趣和愿望。  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大胆表达和勇于质疑的“真思维”的良好习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再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这是对“真”的实施。引导学生讲“真话”、作“真思”,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原生思维,因为,有他们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层次成果,学生就会“敢思”、“想思”。这样,不断地培养、训练和刺激,学生的思维品质会越来越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会得到拓展,达到很高的感悟和分析层次,提高学生的思维原创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为

5、作文说的是自己的话,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我笔写我见、我闻、我口、我心”,让学生真正做到用质朴的方式表达最质朴的情感。  例如,在一次以“失败”为题的命题作文批阅过程中,学生大谈特谈“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才能走向成功”、“要笑对失败”5,张口就是空洞的假话,闭口就是高调的口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应当警惕并修正这种毫无真实基础的越级表达,思维缺乏梯度性展开往往就显得形式化,结果给人感觉空洞而肤浅。针对这种学情,教师应作一番引导: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失败很正常,不可避免;接着跟学生探讨面对失败的心理,让学生觉得能客观面对失败

6、的人不简单,因为很多人不敢面对甚至逃避;再接着可跟学生探讨失败的原因,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局。如此一来,学生的实感就被激发出来,他们的思维就跟着变得真实、深刻、发散。学生交上来的二次作文,让人读到了浓浓的“生活味”,也读到了他们心灵深处的个中滋味。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写作就变成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最终,思维的偏差和错误就会在反复、细腻、深刻中得以改正,写作就会走上真正抒发真情实感的康庄大道。  2.由“我”到“他”,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学生作文写作中真情实感加工的常规方法。无论是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文中的引用事例,无论是生

7、活中的所见所闻,还是阅读中的名人事例,如何将自己积淀的情感表达在客观之“他人他物”上,如何将学生内心沉淀的“自我”之真情实感嫁接在引用的“他”物“他”人上?如何将别人的经历、思想、精神变成写作主体的真情实感?除了平时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心灵,还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思想,更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作为学生,想让自己的文章打动读者,就得先让自己转变成为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的经历、他的心理,带着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去行文,哪怕是第三人称行文也要引起读者的共鸣。5  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的身上去感受,将别人的喜怒哀乐融入自己的血液

8、,容易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这种人文情怀是中学生必需的,也是时代所呼唤的。教师引导学生对写作对象作换位思考的做法,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心底最真挚的情感,学生再进行艺术加工,就能让笔下人物、作者、读者三者的心灵得以相通,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