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

ID:31356355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_第1页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_第2页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_第3页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_第4页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研究  摘要:航空整体结构件因具有质量小、效率和性能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同时整体结构件通常为薄壁结构,因其尺寸较大,内部结构形式复杂而导致加工周期较长,又因其薄壁结构易产生加工变形而导致加工精度难以达到技术要求。文章分析了影响整体结构件变形的主要因素,对不同装夹方式下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模态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航空整体结构件;固有频率;最大相对位移;装夹方式;航空航天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333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17-02D

2、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6.009  1航空整体结构件的制造技术研究  1.1航空整体结构件的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航空整体结构件的加工存在着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例如加工变形、加工周期长等,这是由于结构复杂、尺寸较大、壁薄等原因引起的。为了避免以上原因,在高速加工的切削过程中,将产生的多数热量通过切削带走,因为小的切削力可以降低薄壁的机械变形,这一技术广泛使用在整体结构件的加工中。航空整体结构件的高速加工对以下三方面提出的要求:  1.1.1刀具材料。高速切削刀具材料要达到

3、在高温过程中的力学、抗粘结、化学稳定性(包括氧化性、扩散性、溶解度等)、热物理及抗热震等一系列性能需求。5  1.1.2走刀与工艺。加工时,通过顺铣方式加工,达到减少产生的热量,同时减小径向力。整体结构件加工方式为分层切削,小轴向、大径向切深。而薄壁结构件的腹板加工则是最后一刀采用大的轴向切深,达到提升加工系统刚度的同时,减小腹板变形。  1.1.3装夹方式。由于结构件主要是表面有多个槽腔和孔结合而成的双面结构件,不易装夹,因此提出保证翻面加工过程中便于定位、支撑以及较薄结构件方便辅助支撑、在加工外轮廓过程中可以持续

4、切削等一系列要求。  1.2航空整体结构件加工质量分析  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是航空整体结构件的加工质量主要指标,其中结构件的变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导致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的主要原因如下:  1.2.1结构件特性的影响。航空整体结构件材质上通常以航空铝合金为主,结构上多采用薄壁结构,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回弹。  1.2.2毛坯初始残余应力的影响。机加工使毛坯尺寸甚至外观产生较大变化,破坏了原本初始残余应力平衡。结构件需要重新平衡内部应力,从而导致了结构件的变形。  1.2.3切削力的影响。

5、切削时刀具与结构件接触,切削力会导致结构件回弹变形,当切削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就会导致结构件的塑性形变。同时切削加工时会产生局部高温,若没有足够的冷却会导致结构件因长时间处于不均匀温度场而加剧其形变。5  1.2.4装夹因素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切削机械应力、切削热应力以及装夹应力的耦合,引起结构件内应力的重新分布,引发了结构件的变形。  1.2.5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的影响。不合理的走刀路线以及工步顺序会导致结构件因应力释放顺序错乱而导致薄壁件不同程度的变形。  2航空整体结构件的动力学模型  航空领域为控制整体的质

6、量其整体结构件多以薄壁件为主,在机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当加工刀具等产生的激振源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导致共振的发生,进而影响了结构件的加工精度。相对于薄壁的结构件,机床工作台及夹具可以视为刚体。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航空框类整体结构件动力学模型时,首先将工件离散成有限个单元,然后再在根据各节点的位移协调条件和平衡条件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式中:[M]、[C]、[K]分别为结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刚度矩阵;{x}和{F(t)}分别为节点位移和节点载荷向量。  当不考虑阻尼影响且节点载荷向量为{0}时,得到

7、无阻尼振动的动力学方程:  3航空整体结构件在不同装夹方式下的模态分析  为分析装夹因素对结构件的影响,本文选取较为常见的结构件来分析装夹对其的影响。工件毛坯形状为335×98×63的长方体,侧壁厚及底板厚为5。材质为航空结构件中常见的航空铝合金7050-T7451,其弹性模量为71GPa,泊松比为0.334。形状及夹具元件布置图如图1所示。为方便建模及计算,夹头设为R=8、H=10的圆柱体,夹具元件位置用夹头与工件接触区域中心表示。夹头材料为AISI51144淬硬钢,弹性模量为207GPa,泊松比为0.292。夹具

8、元件限制了X、Y、Z三个移动方向的自由度以及X、Y、Z三轴的转动自由度。夹具元件对工件的约束通过定义接触对实现,夹具元件与工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4。工件采用8节点3维实体单元C3D8I。  图中1、2、3、4、5、6为定位元件;a、b、c为夹紧元件。布置图中各元件的坐标1(-177.5,0,33);2(105.5,-59,47);3(-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