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ID:3135816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_第1页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_第2页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_第3页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_第4页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本科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教育和学习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知道,如何将教育和本科院校的课程教授结合在一起也显得特别重要,对于大部分的高校来说,我们不能将本科院校的课程学习理解成为一种应试方法,更加要理解成一种改革和实践的摸索和研究,本文结合本科院校的特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本科院校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来说,首先我们要有着一个好的方向和研究的目的,同时也要有一个全面的研究方案,有一个合理的创新要求,将

2、本科院校的发展和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真正的结合在一起,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将我们的社会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发展创新联系在一起,也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我们才能切实完成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创新的改革。  关键词:建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创新能力5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的考核需要高校和学生的共同配合,而且对高校现存的学习考试方法也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国家目前的大部分高校对于成绩的认定和考核都建立在考试的基础上,一个考试的好坏和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的决定学生的综合

3、考核,占据一个很大的部分,而且对大部分的综合考核来说,学生所占的能力部分也不是很多,我们的高校对于学生的成绩占据部分比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平时的课程表现所占据的部分不是很明显,这一点很重要,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这些方面,综合的考察了现存高校对于课程的把握和学生的考核方式,希望从中找到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法,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方式。  1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1.1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

4、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这样的教学和考试的方式比较死板,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而且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不全面,总体来说还是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得学生的学习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1.2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5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

5、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笔试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的形式,笔试教育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体验,但不是唯一体现标准,对于大部分的高校教育来说,如果对知识没有一个很好的实践和检验,我们就不能真正的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对于大部分的学校来说也就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不能将学生的自我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体现出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目前高校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3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

6、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材,都可能对我们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产生影响,而且每个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不同,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也不同,这就导致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方法应该因材施教,不能单一的将教学方法集中在一个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学习计划。  2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2.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2.1.15主体性原则。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7、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这个主体性的原则,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分析,要求学生有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行为,不能一味的将学习的任务放在教课老师身上,要主动的学习,要主动的找出自身的学习特点,为社会发展出自身的学习力量。  2.1.2过程性原则。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