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

ID:31360558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_第1页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_第2页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_第3页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_第4页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  摘要: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尤为明显。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搭建一个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服务,进而更广泛地服务社会,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046-03  本平台旨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搭建分层节点云服务平台整体框架;建立数据的分布存储和“推-拉”

2、机制,实现研项目的申报、评审、跟踪、转化等“一站式”网络服务体系;建立科研公共资源库,实现我市的科研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立“创新项目”资源库,为创新创业牵线搭桥;建立可自定义的信息抓取和分类算法,对互联网海量的科研数据进行采集,并实现对科研人员的定制推送;最终实现我市科研资源、科研数据、科研服务、科研管理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下面以地级市为基础单位阐明搭建的过程。  1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分层节点管理框架体系5  鉴于地级市科研服务和管理的实际,即需要对其直属的院校、企业和各科研院所进行服务和管理,也需要对下属区县进行服务和管理,故需要一套基于节点的可

3、分层接入的,可使本平台具有更高可扩展性的管理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相关说明如下:  1)在本平台模型中,各节点的部署即可部署在自己的私有云中,也可以部署在市局的公共云上。  2)直接关联的上下节点其数据的交互通过内置的协议和可授权的账号进行数据交流。  3)对于每个节点来说,既可以内部独立运行和封闭管理,又可以接收上级的任务和命令,并对上层的命令进行数据提交。  4)本平台直接可以支持二层节点管理,利用其可嵌套的原理可以支持无限节点的管理,对下如此,对上也一样,也就是说在此模型中市局为总的云平台,但其又可以嵌套在更高一层云平台中。  2建立分布

4、式数据存储和数据“推-拉”模式  因本平台中各科研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完全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磨灭了创新的个性,故我们建立各科研单位部门可以独立自主设定和管控的分布式数据储存模式,也就是各节点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这同时也解决了集中管控所带来的网络信道拥堵问题。另外,为了实现各层次中节点中数据无障碍的传输,我们建立了“推-拉”的数据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图2的相关说如下:  1)上层云平台和下层云平台可以异地部署。如市科技创新平台、直属单子云台、区县子云台以及区县直属单位子云台可以进行异地分布部署。5  2)上层云平台可

5、以通过“推-拉”的模式与下级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流。如市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推送的方式向其直属单位云台发送科技上报命令,同时也可以通过拉取的方式统计查看其直属单位科研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  3)下层云平台也可以通过“推-拉”的模式与上级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流。如市直属单位可以通过推送的方式向市云台推送已完成的任务,同时市直属单位也可以通过下拉的方式获取市云平台的发布的公共信息数据。  3建立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跟踪、转化“一站式”网络服务体系  对各层次的每个节点其所能管控的科研项目都可以建立一套集申报、评审、跟踪、转化“一站式”的网络服务体系,具体流程如图

6、3所示。  图3的相关说明如下:  1)各节点的管理员可以建立自己的评审专家库,该评审专家库可以来源于上层云台的数据,也可以是自行添加的专家信息,并可以定时更新。  2)各节点均可采用灵活可自定义的项目评审分配算法,实现申报项目的网络盲平长效机制。  3)各节点均可以结合自定义的综合评审计分算法,实现评审的最大客观公平化,引入可人为干预的纠正算法,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应用到最有价值的实用科研项目中。  4)对立项项目的考核管理引入动态流程式管理理念,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引入不同的管理流程。  5)实现对应的项目跟踪、迭代、孵化、推广等管理机制。5  6)

7、为各项目的主持人的科研发展、成长全程记录、分析,为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4建立科研公共资源库,实现地理信息可视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科研公共资源,同时也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特设计了科研公共资源库,并实现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引入使用预约互认模型,并实现相关的数据统计。简易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的相关说明如下:  1)节点管理员可以录入本节点现有的可以为全市科研工作者提供使用的科研相关资源信息。  2)项目主持人的科研经费购买的相关仪器设备均需要录入科研公共资源库。  3)系统对录入的科研公共资源进行地理位置的可视化,既可以

8、通过地图的方式查询其所在的位置。  4)有需要科研设备进行科研工作的项目主持人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并可以向该科研设备的管理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