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

ID:3136262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_第1页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_第2页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_第3页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_第4页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宫游太空 神舟赴星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天宫游太空神舟赴星河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难度大、风险高。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前几次交会对接的经验,对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了升级改进,那么这次交会对接与以往有何不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对此进行了权威解答。  从打固定靶到打运动靶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的轨道高度为393千米,比前几次高了50千米。”孙军说,这个高度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大气阻力更小,对航天器的衰减作用更小,能够降低维持航天器长期在轨运行的资源消耗。  轨道高度的变化,只

2、是这次飞行任务为空间站建设所进行的验证之一。空间站将来建成后,个头大、吨位足,调整轨道姿态需要耗费大量燃料。这决定了今后的交会对接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先让“天宫”主动调整位置,然后发射飞船,而是先要准确预报空间站的位置,再让飞船去追它。  “打个比方,以前是打固定靶,现在是打运动靶。这要求能对空间站运行轨道进行长时间的精确预报。”孙军说,受复杂空间环境的影响,空间站的轨道每天都在衰减,时间跨度越长,预报难度越大,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攻关,现在的预报精度已大幅度提高。6  交会对接方式的变化,使得对神舟十

3、一号飞船进行轨道控制的间隔较以往大大缩短。孙军表示,这次任务中轨道控制参数的计算精度、计算效率比以往更高,能够把神舟飞船准确“送到”距离天宫二号50余千米的地方――此后,它们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控制轨道实现精确定轨  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地面科技人员是如何判断变轨效果是否符合预  期,怎样准确掌握飞船的轨迹并引导飞船和天宫进行交会对接的呢?  作为飞控任务接力的第一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计算主任设计师张宇的岗位是在“船箭分离”开始,快速准确计算出飞船在茫茫太空中的位

4、置,判别其是否成功入轨。  “从飞船升入太空那一刻,我们就要进行精确定轨,知道它在哪里。”张宇说,通俗讲,精确定轨就是航天器在某一时刻的飞行轨迹,是椭圆轨道还是其他形状,什么速度,通过计算都能知道。  影响参数的变量很多。张宇介绍,要达到航天任务的精度要求,不但要考虑航天器的几何结构和实际飞行姿态,还要综合考虑空间环境的影响因素,如高层稀薄大气阻力、地磁指数等。  和以往几次发射不同,这次张宇还要算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相对轨道关系,为之后的自动交会对接轨道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每一次任务都有新的

5、挑战,我们也可能会碰到各种复杂的情况,针对各种情况都要做好预案。”  在确定飞船的精确位置之后,预报岗位的科技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  “我们要计算出飞船每一秒钟所处的位置。”6预报岗位主岗颜华打了个比方,譬如风筝在天上飞,轨道岗位确定了当前风筝的位置,我们就能计算出,接下来的每一秒风筝会往哪里飞。  这次任务中需要攻破的一个重要难关,就是对天宫二号运行轨道进行精确预报。对此,中心提出对预报方法进行改进,建立起更为精确的预报模型和参数。张宇说:“这就好像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天气预报,还必须报得准当天是阴

6、、晴、雨、雪哪种气候。”  同时,这次交会对接任务中,还需要重新设计远导控制策略。中心轨道室主任谢剑锋告诉记者,这次神舟十一号任务中轨控比较多,在前面两天就要对飞船进行5次远距离导引,使它顺利飞到预定位置,这要求轨道控制达到很高的精度。  “航天器在太空中,它们的每一步动作,都是由地面发出指令,因此地面必须清楚了解航天器当前的状态,并对全过程的轨道控制、姿态调整等心中有数,这就要求事先进行规划和控制。”谢剑锋介绍。  “航天器在天上的每时每刻,我们都要有人值守,把它在天上什么时间干什么算出来,而且

7、要很细致地做验证。”谢剑锋说,将数据注入给航天器是不能有任何差错的,地面随时要准备好应对的措施。  微波雷达助力完美对接  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精准导引下,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10月19日凌晨实现完美交会对接。这是继成功助力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后,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的第4次完美表现。  10月18日22时53分,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加电,完成开机自校准流程。加电数分钟后,微波雷达首次捕获目标,锁定后,全程稳定跟踪,直至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6  “它是一个仅有iPad2一半大

8、小的装置,重量只有几千克,是袖珍的高科技‘小眼睛’。”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总工程师孙武介绍。作为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敏感器,微波雷达为交会对接提供了距离、速度、角度、角速度等信息,牵引着它们从“相遇”到“相连”,成为明亮有神的“太空之眼”。  这双“眼睛”有多厉害?在测量范围上,它上至北京五环一整圈,下至一张桌子的长度,在如此之大的跨度中,它的测距精确程度可以达到20厘米的尺张度,测角精度相当于人眼测试视力时相邻两行之间的角度,而速度测量的误差基本小于一只蚂蚁的爬行速度。  据科研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