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ID:3136669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_第1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_第2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_第3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_第4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建议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4.177  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就业市场中的供求矛盾逐步加大,多方面的问题造就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事实,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身的问题,也有高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而长远的工作,只有社会、学校、企业一起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该文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从毕业生、社会、学校等问题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

2、就其原因给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困难现状解决社会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77-02  1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  国家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的教育就渐渐从“精英教育”朝“大众教育”的方向转变。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相比2014年的727万人,增加了22万人。如果在就业市场中加上2014年以及在此之前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预计就业市场需要提供1000万左右的就业岗位,毕业生的增加激化了供需矛盾。预计随着国家大学生毛入学率的直

3、线增长,大学毕业生每年都面临着“超员”的尴尬局面。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3年都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季”5,许多大学生笑称“毕业等于失业”。  2形成就业困难局面的成因  2.1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与观念存在问题  我国自1999年大学招生扩招以来,高校的教育模式正由“精英教育”渐渐向“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的毛入学率呈线性增长,自2003年的17%增长到2015年的36%。数量庞大的毕业生,加剧了就业的竞争。但是有个别的学生和家长还存在着考上大学就等于得到一份稳定、可靠工作的老观念。这样就会让有些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有着过高

4、的期望值,不想去基层,不想去偏远地区,不愿意承受工作压力,对薪资要求过高,一心找国企、外企等工作。  很多毕业生对自我的优势、特点没有准确的判断,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准确、客观,从而不能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在就业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因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之前可以综合考虑自身的性格特点,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做到定位明确,有的放矢。于此同时,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加之求职经验欠缺,再就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有些严重的同学会因此患上心理疾病。就业就是大学生从象牙塔中向社会踏入的第一步,

5、也是在适应和认知社会的一个过程,同时就业也是毕业生作为个体经受磨砺成长、成才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受挫折之后,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自己的自信和勇气,分析失败的背后原因,调整好就业目标,扬长避短,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择业的过程。  2.2不合理的招聘理念5  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就业市场中的供求矛盾逐步加大,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中供大于求的不良态势,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据着绝对强势,对毕业生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各别企业盲目规划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对于应聘者提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不顾岗位实际需求,盲

6、目追求高学历。如果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必须招本科生,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必须招研究生。  各别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培养应届毕业生,没有人才储备意识,招聘原则就是“召之即来,来者能战”,觉得毕业生培养时间较长,不能快速地转化为经济利益。从而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转而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从而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让毕业生沦落到无岗位可选的境地。目前就业市场,很多企业都存在不按规、按法办事的现象,如,社会福利不合理、薪资低、升迁困难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不利于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吸引毕业生就业。  2.3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  首

7、先,我国高校施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更加强调专业内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加偏重于理论学习和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忽视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没有培养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其次,高校的教育模式是“打包”式教育,即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将大学4年的课程和培养计划“打包”5,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缺乏自主性,限制了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知识滞后性严重,不能适应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教育中与市场严重脱节。 

8、 最后,有些高校出于经济利益、地位利益等方面的原因,盲目超计划招生、盲目开设专业,这些也是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3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建议  3.1毕业生要转变观念  首先,在就业市场供需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毕业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